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当阳袁皓明府

标题包含
寄当阳袁皓明府
高人为县在南京,竹遶琴堂水遶城。 地古既资携酒兴,务闲偏长看山情。 松轩待月僧同坐,药圃寻花鹤伴行。 百里甚堪留惠爱,莫教空说鲁恭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才华横溢的贤能之士来自南京地区,他的住所周围环绕着竹林和水流。由于这里历史悠久,所以非常适合带着酒意尽情畅游;同时,因为清闲无事,他更加钟爱看山的雅致情怀。在松木搭建的亭子里,他和僧人一同赏月;在草药种植园里,仙鹤陪伴着他赏花漫步。这一片区域真的很适合留下仁爱关怀的美好事迹,别让世人只听闻鲁恭的名声,而不知道还有其他美好的事物。
去完善
释义
1. 高人:这里指有高尚品质的人,即诗人所说的袁皓明府。 2. 南京:指当时南京附近的地方。 3. 琴堂:官员办公的地方。 4. 地古:地理历史悠久。 5. 携酒兴:携带酒水出游的兴致。 6. 务闲:公务清闲。 7. 看山情:欣赏山景的雅趣。 8. 松轩:有松树的小屋。 9. 待月:等待月亮升起。 10. 药圃:种植药材的园地。 11. 百里:指地方广大。 12. 惠爱:恩惠慈爱。 13. 莫教:不要教导。 14. 鲁恭: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以仁爱治理百姓,深受百姓爱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夔写给友人袁皓的一首诗,袁皓时任当阳县令。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誉和对他的期许。首联描绘了袁皓任职的地方环境优雅,竹子环绕着琴堂,水流环绕着城市。颔联赞美了袁皓治理有方,既有古人的遗风,又得闲适的生活乐趣。颈联描绘了袁皓与僧侣共度时光,与仙鹤为伴游览药圃的情景,表达了他的清高和洒脱。尾联则表达了对袁皓的期待,希望他能够真正为人民谋福祉,不要只是空有虚名。全诗通过对袁皓的生活环境、生活态度以及理想追求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贤能的地方官形象,也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敬意和赞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寄当阳袁皓明府》,是唐代诗人杨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时间是公元755年至762年之间,即唐朝天宝年间至至德年间。这段时间里,大唐帝国正处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在如此动荡的时期,杨夔作为一位民间文人,虽然生活清贫,却始终保持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他关心民生疾苦,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首诗歌便是他寄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当阳袁皓明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在这首诗歌中,杨夔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祥和的生活环境的向往。他用优美的文字表达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既体现了杨夔的个人品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