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被
天地一指耳,笑付杯中春。
蒙头布衾在,得失更勿论。
前时曳竹杖,步过桑麻村。
买费一千钱,十年度寒温。
恭俭德之基,福谦有鬼神。
未能行于人,敢不施诸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与大地只是同一个指头的两端,让我们在笑声中尽享杯中之春吧。
虽然我们的头巾和被子略显简朴,但我们也不必过于在意得失。
回想起过去漫步田野的时光,那时我们拄着竹杖,走过种满桑树的村庄。
购买的衣物价值不多,却足够十年抵挡寒冷。
恭敬勤俭是美德的基础,谦逊可以带来福气,犹如有神鬼庇佑。
若不能为他人树立榜样,我们至少应该身体力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地一指耳:指天地之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2. 笑付杯中春:把人生的得失看作是酒中笑话,一笑置之。
3. 蒙头布衾:指粗陋的被子。
4. 前时曳竹杖:以前拖着竹杖走过。
5. 桑麻村:村庄的名字。
6. 买费一千钱:花费了一千文钱购买。
7. 十年度寒温:指这床被子能够使用十年,度过冷暖交替的季节。
8. 恭俭德之基:恭敬节俭是道德的基础。
9. 福谦有鬼神:谦虚礼让会带来福气,这种德行连鬼神都会敬仰。
10. 未能行于人:自己还不能做到的事情。
11. 敢不施诸身:不敢不把这种想法付诸实践。
去完善
赏析
《布被》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简朴的生活,通过对一床布被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诗中提到的“天地一指”,意味着人与天地万物本是一体,自然和谐相处。诗人通过笑谈杯中之酒,表达了他对人生得失的豁达与超脱。
接下来,诗人以具体的物件——蒙头布衾,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虽然这床布被已经旧得失去了原有的光泽,但它依然能抵御风寒,足见其品质之佳。诗人认为这样的品质才是真正的财富,比金钱更为宝贵。
接着,诗人回忆自己曾经漫步在桑麻村的小路上,拿着一根竹杖,悠然自得。他提到自己曾经花费一千钱购买这床布被,但用了十年之久,依然温暖如故。这是对节俭品德的赞美,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再次强调,恭敬勤俭是道德的基础,谦逊则是有福气的象征。他认为如果不能将此品质付诸实践,那么至少应该先身体力行,做一个道德榜样。
总之,这首诗以一床布被为引子,展现了一个清贫而高尚的形象,强调了诗人对道德品质的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布被》是宋代诗人冯时行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述布被这一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平民百姓的关切之情和对清贫生活的珍视。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相对繁荣的时期。然而,在这个时期,民间的生活仍然十分艰苦,许多百姓过着清贫的生活。
冯时行作为当时的文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的一生历经了多次科举考试失利,直到48岁才考中进士。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同情弱势群体。在他的诗歌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平民百姓生活的描绘和关心。
在北宋时期,虽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和自然灾害,民众的生活仍然困苦。尤其是广大农民,他们不仅要承担沉重的赋税负担,还要面对荒年饥馑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冯时行深感责任重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唤起人们对平民百姓生活的关注,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