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晚秋拾遗朱放访山居

标题包含
晚秋拾遗朱放访山居
不逐时人后,终年独闭关。家中贫自乐,石上卧常闲。 坠栗添新味,寒花带老颜。侍臣当献纳,那得到空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受世俗所累,全年独自幽居。家境贫寒却怡然自得,常常在石头上躺着享受闲暇时光。 捡拾栗子增添新的滋味,寒冷的花朵带着岁月的痕迹。作为一个大臣应当为国家尽忠进谏,哪能来到这荒山野岭。
去完善
释义
1. 时人:指世俗之人或时下的人。 2. 闭门:这里指隐居生活。 3. 石上:指在石头上休息。 4. 坠栗:落下的栗子。 5. 寒花:耐寒的花草。 6. 老颜:指花草的衰老痕迹。 7. 献纳:向皇帝进谏言事。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独居山中,虽生活贫寒却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首联中“不逐时人后”即表达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迎合世俗的心态,而“终年独闭关”则暗示出诗人的孤寂与坚守。颔联以“家中贫自乐”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而“石上卧常闲”则表现出诗人隐逸山林的闲适心境。颈联中的“坠栗添新味”描绘了秋日丰收的景象,而“寒花带老颜”则以冷峻的画面传达了岁月的沧桑。尾联中的“侍臣当献纳”是作者在抒发自己未能为国家献计献策的遗憾,最后的“那得到空山”则表达了他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愿。全诗通过对山村风光和隐居生活的描绘,流露出诗人超脱物外、洁身自好的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天宝年间,诗人朱放在晚年游历至江南地区时,在一次晚秋的午后,拜访了隐居在此的另一位诗人秦系。两位诗人共同在山居之中吟咏诗篇,相互交流内心的情感。这首《晚秋拾遗朱放访山居》正是当时的见证。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期,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但诗人朱放却因壮志未酬而选择隐居于世。他在晚年游历至江南地区,以诗为伴,抒发心中的感慨。与此同时,与他交好的秦系也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诗人,两人在山水之间相遇,仿佛找到了共鸣。他们共同在山居之中寻找心灵的慰藉,用诗歌描绘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卷。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