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鸡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昏暗的严城,停止击鼓的声音陆续传来,寒冷的栖息地响起几声。虽然不介意打破纱窗后的梦境,但害怕这声音半夜招来妖怪。
去完善
释义
1. 黯黯:黑暗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夜深时分。
2. 严城:严密防守的城池,这里指城市。
3. 罢鼓鼙:停止击打鼓和鼙(pí,古代军中用的小鼓),这里是形容战事结束或警报解除。
4. 相续:接连不断。
5. 寒栖:寒冷的栖息地,这里指鸡舍。
6. 不嫌:不怕。
7. 纱窗:有纱的窗户,这里指窗户。
8. 妖:古怪的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晓鸡》,诗人秦系以自然界中的“晓鸡”这一现象为主题,通过描绘夜晚的情景和感受,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思考。
诗的第一句“黯黯严城罢鼓鼙”,描绘了夜晚时分的寂静气氛,渲染了城市的荒凉与冷峻。“罢鼓鼙”则暗示着战争已经结束,透露出诗人在此背景下对生活的反思。
紧接着的“数声相续出寒栖”,写的是晓鸡在寒冷的栖息地中发出声声啼鸣,这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尽管鸡啼有时会惊醒人的美梦,但在诗人看来,这种声音反而让人感觉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后两句“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是对晓鸡叫声的进一步讨论。诗人首先肯定了鸡啼并不令人厌恶,因为它们带来了清晨的曙光;但同时也忧虑人们可能将其视作不祥之兆,这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心的矛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鸡》是唐朝诗人秦系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晓鸡为主题,通过对清晨鸣叫的公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首先,我们可以从诗词的创作时间来看。《晓鸡》创作于唐朝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普遍关注社会现实,以诗歌为武器反映民生疾苦。秦系作为唐朝诗人,也不例外。他在这首诗中以晓鸡为题,实际上是想通过晓鸡表达出自己对人生无常、岁月沧桑的感慨。
其次,我们从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来看。秦系在唐玄宗时期担任国子监司业,后因安史之乱辞官隐居。他的后半生在山林间度过,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一人生经历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因此在《晓鸡》这首诗中,我们能看到他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间的敬畏。
最后,我们从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来看。唐朝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之一,文化、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高峰。然而,唐朝晚期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选择隐逸山林,逃避现实,这也正是秦系的选择。因此,《晓鸡》这首诗既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感悟,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