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何子应夜读书
轩顼握元气,尧舜法令疏。
三王备文物,古意渐欲无。
周平一东辙,列国异车书。
祖龙失云雨,大汉天为谟。
后更十数姓,年历几千余。
沧海屡清浅,兴亡如合符。
生平笑书簏,远览资良图。
滑浄一棐几,万代忽森如。
佳处仍三复,此意良不虚。
岂无太乙来,青藜夜相呼。
挈我游太初,天地如蜗庐。
以思不如学,圣言岂欺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轩辕黄帝掌握着自然之气,尧舜时期的法律规章相对简略。
三位伟大的君王完善了各种礼仪制度,古老的传统逐渐减弱。
周朝平定东方诸国,各个国家在车辆与文字上有所差异。
秦始皇失去了他的人民支持,汉朝的命运冥冥中已有定数。
后来历史更替了数十个朝代,岁月已过了数千年。
沧海几经变易,兴衰起伏就如同一把钥匙解开锁般自然而然。
生平最喜欢读书,是扩大视野的好方法。
简约的书桌干净明亮,无数的事情似乎突然变得清晰。
美好之处需要再三回味,这种情怀绝对不是假的。
难道没有神秘的力量来引导我吗?夜晚幽暗,只有青藜闪烁。
带我游历宇宙之初,天地仿佛小小的蜗居。
思考所带来的收获或许比不上学习,但圣人的言语怎会欺骗我们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轩顼握元气:指远古时期的中国文明由轩辕氏和颛顼氏开创。
2. 尧舜法令疏:尧舜时期的法令较为宽松,体现上古的质朴社会风气。
3. 三王备文物:“三王”指夏商周三朝的开国君主,他们创制了丰富的礼仪制度。
4. 周平一东辙:周公将各诸侯国的车轨统一为宽度。
5. 列国异车书:各个诸侯国有各自的车马制度和文字系统。
6. 祖龙失云雨:秦始皇失去民心,比喻秦朝灭亡。
7. 大汉天为谟:汉朝的兴起如同天命所归。
8. 后更十数姓:指的是历史上的许多朝代更迭。
9. 年历几千余: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岁月。
10. 沧海屡清浅:形容历史的沧桑变化。
11. 生平笑书簏:指作者善于从书籍中吸取知识。
12. 滑浄一棐几:书桌上干净整洁。
13. 万代忽森如:回顾过去与未来,万象繁复犹如森林。
14. 佳处仍三复:对好的文章或观点要反复研读体会。
15. 岂无太乙来:古代传说中管理文籍的老者是太乙星官下凡。
16. 青藜夜相呼:夜晚由星光引路,指夜间勤奋攻读。
17. 挈我游太初:带我回到宇宙的起始阶段。
18. 以思不如学:思考有时不如实践学习更能领悟真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热爱。诗人通过历史朝代的更迭,引出兴亡之感,告诫人们要不断学习,珍惜时间。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的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何子应夜读书》是南宋诗人冯时行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48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在这段时间里,金国屡次南侵,导致南宋政权不稳,民生疾苦。然而,南宋文人仍然保持坚定的抗金决心和民族气节。
冯时行是南宋名臣,他以科举状元身份进入官场,却因其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对时政的关切,受到朝中权臣排挤,被贬谪到偏远的巫山。在贬谪期间,冯时行坚持传道授业,关心民生疾苦,展现了高尚的民族情操。
这首《和何子应夜读书》正是冯时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诗中以“夜读书”为主题,表达了他在困境中坚持学习的信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忧患意识,体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