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洛阳寺壁
杉松倒涧雪霜干,屋壁麝煤风雨寒。
我亦平生有书癖,一回入寺一回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松杉倒映在白雪覆盖的山涧中,房屋墙壁上的麝香煤墨在风雨中更显寒冷。我也是一生都有读书的爱好,每次来到寺庙都会驻足观看。
去完善
释义
《题洛阳寺壁》注释:
1. 题:在...上题写。这里指在洛阳寺庙的墙壁上写诗。
2. 李建中:唐朝诗人。
3. 杉松:杉树和松树,这里指寺院的树木。
4. 倒涧:形容树木繁茂的样子。
5. 雪霜干:树干上覆盖着雪和霜。
6. 屋壁:房屋的墙壁。
7. 麝煤:麝香和煤烟,这里指墙壁上的烟熏痕迹。
8. 有书癖:非常喜欢读书。
9. 一回:一次。
10. 入寺:进入寺院。
去完善
赏析
《题洛阳寺壁》是宋代诗人李建中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寺壁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诗中,作者以杉松、麝煤等形象,展现出寺壁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游览寺庙时的内心感受。最后两句“我亦平生有书癖,一回入寺一回看”,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书的痴迷和对寺壁艺术的高度赞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洛阳寺壁》是唐代诗人李建中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27年,当时唐朝已经进入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严重。诗人在这一时期深感社会现实的黑暗,因此寄情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
李建中(约790年-约860年),字子由,唐朝著名文人,曾任尚书郎、工部侍郎等职。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在洛阳寺壁上创作这首诗时,李建中正遭受政治迫害,被贬为洛阳尉。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在诗中写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段话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把握住眼前的机会,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