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光寺一首

标题包含
山光寺一首
高台已倾曲池平,江都宫殿野草生。 隋家事远不须问,淮南非复百年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沈遘(1047年-1097年),字文通,号云巢,浙江钱塘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历任太常博士、尚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等职。 沈遘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便以诗名闻天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高台:指山光寺的高台。 2. 曲池:池塘的美称,这里指山光寺附近的池塘。 3. 江都: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是隋朝的首都。 4. 事远:时间久远的事。 5. 不须问:不需要去询问,这里是说没有必要去追究隋朝的事情。 6. 淮南:指淮河以南的地区,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等地。 7. 百年城:意指长久的城市,这里指山光寺所在的淮南地区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样子了。
去完善
赏析
《山光寺一首》是宋代诗人沈遘的一首描绘古迹的诗篇。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山光寺周围景物的描述,表达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无奈。 首句“高台已倾曲池平”,描述了山光寺曾经的高台和曲池已经坍塌和平整,暗示着寺庙的历史沧桑。第二句“江都宫殿野草生”则进一步描绘了江都宫殿已被荒废,成为长满野草的地方。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繁华的江都宫殿与今日荒凉的景象,突显了历史的巨变。 第三、四句“隋家事远不须问,淮南非复百年城”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诗人认为,隋朝的往事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没有必要再去探寻;而如今的淮南地区也已不再是曾经的百年之城,这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历史变迁时的超脱心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光寺为中心,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在诗人看来,无论是辉煌的宫殿还是破败的寺庙,都逃不过时间的洗礼。这种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历史韵味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光寺一首》是北宋诗人沈遘创作的一首描绘寺庙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50年前后,当时沈遘正担任润州(今江苏镇江)知州。 在北宋时期,寺庙文化兴盛,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览寺庙,并将所见所感化为诗篇。沈遘也是如此,他在任期间曾多次游览山光寺,并对寺庙的景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山光寺周围的美景,以及寺庙内部的庄严肃穆气氛。 沈遘生活的时代,正值北宋仁宗年间。此时,北宋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沈遘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时代的深刻影响。他的诗歌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反映了北宋文人的家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