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为陈弘道题十一首 其九 济舟亭

标题包含
为陈弘道题十一首 其九 济舟亭
为怕燕姬翠黛愁,画船舣阁两津头。因兹便得济川妙,只用舆梁安用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为使美丽的燕姬不再忧愁,我驾驭着华丽的画船停靠在两岸桥头。既然这样就能让美妙的事物顺利流转,那我只需用桥梁来运输,何必非要借助小船呢?
去完善
释义
1. 为怕燕姬翠黛愁:燕姬,指战国时燕国的公主或宫女;翠黛,即蛾眉,女子之眉美称,此借指美女。这句话意思是担心燕国的美女们忧愁。 2. 画船舣阁两津头: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舣,停泊靠岸;阁,即济舟亭;津头,渡口。这句话描述的是华丽游船在济舟亭的两个渡口处停泊靠岸的情景。 3. 因兹便得济川妙:因兹,因为这样;济川,渡河的意思,此处引申为度过困难或困境;妙,巧妙的方法。这句话意思是因为这样的方法就很好地度过了困难。 4. 只用舆梁安用舟:舆梁,车船;安用舟,为什么不使用舟船呢?这句话意为只需用车船即可渡过河流,不需要舟船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济舟亭”,描绘的是一幅生动的画面:一艘画船在亭子附近的河岸停泊,两边的码头上熙熙攘攘。诗人以燕姬(美女的代称)比喻亭子,形象地描绘出济舟亭的美丽与宁静。同时,诗人提出了一个思考:如果有了像济舟亭这样的便利设施,还需要其他交通工具吗?这正是诗人在赞美济舟亭的同时,对其作用和意义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升的这首诗《为陈弘道题十一首 其九 济舟亭》,是他在元朝晚期创作的一首诗。在公元1367年前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率军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在这一时期,朱升作为学者和诗人,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成为朱元璋的重要谋士。 在元朝末年的动乱时期,朱升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他早年曾游学四方,钻研经史百家之学,后归隐山林,以诗酒自娱。元朝末年,朱升出任国子监祭酒,后又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朱升结识了陈弘道等人,共同为地方百姓做了许多善事。在这首诗中,朱升表达了对陈弘道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这一时期的背景知识是,元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元末农民起义爆发,朱元璋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逐渐崛起成为一代英主。在这一过程中,朱升等人积极出谋划策,为朱元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