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水小景
江冷水溶溶,群山紫翠重。村孤茆屋小,树隐白云浓。野渡横归棹,深林起梵钟。天涯尘迹久,何处觅仙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清澈,流动着倒映出群山紫翠的重影。村庄孤独,茅屋显得小巧。树木隐藏在大片白云之后,显得浓郁。野外的小渡口停着一条横卧的木船,深山密林中响起阵阵钟声。奔波在遥远的路途上,很久没有清理过自己的足迹,那么,在哪里可以找到神仙的踪迹呢?
去完善
释义
1. 江水:指长江水,在中国的东部地区,贯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
2. 溶溶:形容水流宽广的样子。
3. 紫翠:紫色和绿色,这里用来形容山色丰富且美丽。
4. 群峰:多座山峰的统称,此处是描绘层峦叠嶂的山峰景色。
5. 村孤:孤单的村庄,形象地刻画了乡村的宁静与与世隔绝的氛围。
6. 茆屋:茅草屋,古代乡村常见的简陋民居。
7. 树隐:树木掩映,暗含作者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宁静。
8. 白云浓:天空中飘浮的白云,映衬出天空的湛蓝和明媚的阳光。
9. 野渡:乡间的小渡口,描绘出了远离喧嚣的乡村生活景象。
10. 归棹:返航的船只,表达出游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11. 深林:茂密的森林,与前面的“村孤”形成对比,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12. 梵钟:佛寺里的钟声,象征着宗教信仰的肃穆氛围。
13. 天涯:天边,表示遥远的地方,与题目中的“小景”形成对比,暗示作者的思绪已经超越了眼前的景致,飞向了远方。
14. 尘迹:尘世的足迹,寓意着红尘俗世的纷扰。
15. 仙踪:神仙的踪迹,代表着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田园景色,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追求超脱心境的愿望。首联“江冷水溶溶,群山紫翠重”,以江水为引子,描述了群山的壮丽景象。在诗人眼中,江水的清澈与群山的秀美紧密相连,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颔联“村孤茆屋小,树隐白云浓”,突出了山村静谧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孤”和“小”字,使读者感受到了山村的宁静与孤独,同时通过“树隐白云浓”的描绘,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颈联“野渡横归棹,深林起梵钟”,将目光转向了动态的场景。野渡的横舟与深林的钟声共同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空灵之感。尾联“天涯尘迹久,何处觅仙踪”,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寻找心灵净土的愿望。通过对仙人踪迹的探寻,诗人寄寓了自己对超脱现实的向往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用词精炼、画面生动,令人陶醉于诗中的山水美景之中,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超脱生活、追寻内心平静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山水小景》是南宋诗人陈炜所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山水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约公元1279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陈炜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民族矛盾激化的时代。南宋政权逐渐衰落,蒙古帝国崛起并不断南下侵略,导致中原地区战火连天,生灵涂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陈炜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忧虑,也对生活的困苦充满感慨。
陈炜作为一位文人墨客,他在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困境时,选择通过创作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这首《题山水小景》中,他通过对山水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年代的期盼。同时,他也借山水之景,传达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战争和灾难的哀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