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项季约入成都幕
阁书入兵幕,束袖学戎装。
峡峭艬侵月,秋清猿嗛霜。
迂程看阵碛,到处宿诗堂。
若比仲宣乐,输君发未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的这首诗翻译为现代白话文后如下:
您在军事幕府中担任文书工作,熟练地学习战争的礼仪和规则。峡山险峻如刻刀雕凿,明月被它侵蚀得残缺不全。深秋时节,清澈的空气中回荡着凄厉的猿鸣,似乎感到了霜降的到来。行程曲折,沿途只能看到战士们在战场上奋战的身影。无论在何处安身,都在心里默默写下诗句。如果与王粲相比,我只是稍微逊色一些,没有您那么大的抱负和豪情壮志。
去完善
释义
阁书:这里指中央的军令和政令。
兵幕:军队的幕府,即将军处理政务的地方,此处指项季约工作的地方。
束袖:收紧袖子,准备行动的样子。这里指准备作战的意思。
戎装:军事装备或战士的制服。这里也暗含准备作战之意。
峡峭:形容三峡的高峻峭拔。
艬侵月:船舱外的月光映照进船舱。此处形象地描绘了江上行舟的景象。
秋清:秋天的清凉之气。
猿嗛霜:猿猴在秋天采集果实时口中的霜露。
迂程:漫长的旅程。
看阵碛:观看战场上的战斗。碛是沙漠的意思,这里取其战场的意义。
到处宿诗堂: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住到有人写诗的地方。
仲宣乐:指的是王粲,字仲宣,他的诗歌中以《七哀诗》为代表,描述了战乱中的悲伤情景。这里是说如果和项季约相比,自己的悲伤情感就不如他深沉。
输君发未苍:意思是,我的头发还没有像您那样变白,也就是说我还不如您经历的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项季约即将投身军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其的勉励和祝福。首联“阁书入兵幕,束袖学戎装”中,“阁书”是指送公文的书生,这里指项季约即将成为军人;“束袖学戎装”形象地描绘出季约准备投身军伍,开始学习武艺的情景。颔联“峡峭侵犯到月,秋清猿嗛霜”则是通过描绘险峻的峡谷、凄清的秋景以及孤独的猿猴,营造出一种萧瑟肃杀的氛围,暗示了战场的艰险。颈联“迂程看阵碛,到处宿诗堂”则表现了诗人对季约行程的关切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展望,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尾联“若比仲宣乐,输君发未苍”则以仲宣自喻,表示自己虽然也有欢乐,但与季约相比,自己的头发已经花白,暗示自己对时间的感慨和对季约的祝愿。整首诗通过对场景、氛围的描绘,以及诗人自身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和祝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项季约入成都幕》是南宋诗人薛师石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
此时,南宋朝廷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北方金国虎视眈眈,内部政治腐败、党争不断。在这种背景下,诗人薛师石以文学创作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他关心时事,关注民生,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他与友人项季约交往深厚,这首诗便是为他即将远赴成都入幕所作的送别诗。
项季约是一位有才华、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然而在那个时代,他的理想很难实现。成都作为当时四川地区的政治中心,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和勉励,希望他在成都能够有所作为,为国家分忧解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关注和对国家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