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苏堤观木芙蓉因见净慈明上人翌日惠诗酬赠二绝 其一

标题包含
苏堤观木芙蓉因见净慈明上人翌日惠诗酬赠二绝 其一
来访秋花本为诗,酒杯徵逐负幽期。山中句出明书记,还了清邀一段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镃(1153年-1221年),字功甫,号约斋,又号竹斋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父亲张濡曾任朝议大夫,母亲是宋高宗赵构的女儿秦鲁国大长公主。 张镃年轻时就才华横溢,受...查看更多
旖旎从风
去完善

译文
访客赏花原本是为寻找灵感作诗,却因与酒为伴而错过美好的时光。山间的诗句出自《明书》,让人想起了那清雅的邀请,实在是一段奇妙的缘分。
旖旎从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苏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著名景点。 2. 木芙蓉:植物名,指木莲。 3. 净慈明上人:即净慈寺的明士和尚。 4. 翌日:第二天。 5. 惠诗:赠送诗歌。 6. 酬赠:回报馈赠,此处指以诗回应。 7. 二绝:原诗有两首。 8. 山中句出明书记:意思是山中的诗句出自于明士和尚的书信。 9. 还了清邀一段奇:还了我清净生活中的一段奇妙缘分。
旖旎从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苏堤观木芙蓉为契机,与净慈明上人相见并互赠诗篇。首句“来访秋花本为诗”表明了诗人造访秋花的初衷是为了寻找写诗的灵感。然而,第二句“酒杯徵逐负幽期”中,“酒杯徵逐”指的是觥筹交错、饮酒作乐的生活,这让诗人感到有些失望,因为这种生活让他错过了与净慈明上人深入交谈的机会。第三句“山中句出明书记”则意味着在明人的诗歌中,他们发现了彼此的共同爱好和默契。最后一句“还了清邀一段奇”中的“清邀”有双重含义:既指秋天的美景,也暗示了他们在山林中清净的环境下的邀请和交流。总之,这首诗表达了对山间、清净环境中文人交流的美好向往,以及对诗意的追求。
旖旎从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苏堤观木芙蓉因见净慈明上人翌日惠诗酬赠二绝 其一》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张镃。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 在这一年,57岁的张镃正值壮年,他的生活无忧,家庭美满,且在朝中担任朝奉大夫、权尚书户部侍郎等重要职务。这位出生于官宦世家的诗人,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善于写诗,常有佳作问世。 此时的大宋帝国已经历了数代皇帝,国家政权相对稳固。然而,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仍然深刻存在,边疆战争的阴云始终未能散去。在此背景下,许多士人纷纷归隐田园,寻找内心的宁静。而张镃也受到这股思潮的影响,开始关注自然景致和人生感悟。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镃在西湖边的苏堤上欣赏着木芙蓉的盛开,与净慈明上人相遇。第二天,他回赠了两首绝句,以表达他对友人和自然的敬意与热爱,以及他内心深处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这就是《苏堤观木芙蓉因见净慈明上人翌日惠诗酬赠二绝 其一》的创作背景。
旖旎从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