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子夜春歌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充满了山林的香气,春天的郊游不容忘记。花朵飘落,仿佛要飘尽;柳树低垂,枝条悠长。从淮南来的采桑姑娘,身着华丽的鞍马,装扮着北方边疆的风格。行走之间轻轻甩动着长袖,太阳即将落山,映照在渭水之滨。

去完善
释义
《相和歌辞·子夜春歌》 王翰
1. 春气:春天的气息。
2. 满林:充满整个树林。
3. 香:香气,指春天的气息。
4. 春游:春天出游。
5. 忘:忘记,指不应该忘记春游。
6. 落花:凋谢的花朵。
7. 吹欲尽:被风吹得即将落尽。
8. 垂柳:低垂的柳树。
9. 折还长:折断后又重新生长。这里指柳树的新枝不断生长。
10. 桑女淮南曲:以淮南地区的桑女为题材的歌曲。
11. 金鞍:镶金的马鞍,形容华贵。
12. 塞北:泛指我国北方边塞地区。
13. 装:装饰,指马的装饰。
14. 行行:慢慢地走。
15. 小垂手:轻轻地放下手臂。
16. 日暮: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
17. 渭川:渭水,古代关中最大的河流。
18. 阳:阳光照射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诗的前两句"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通过"满林香"的描述,展示了春天的气息。而"春游不可忘"则暗示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游春的向往。接下来的"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里花朵凋谢和柳树嫩绿的场景。
接着的两句"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则通过对"桑女"和"金鞍"的描述,展现了不同地域的风貌。最后两句"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以"小垂手"的动作和"日暮"的时间,勾勒出了一个悠闲的春日画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相和歌辞·子夜春歌》是唐代诗人王翰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西元745年至756年之间,正值唐玄宗天宝年间。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随着唐玄宗的骄奢淫逸,政治逐渐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人,性格豪放不羁。他在这期间曾任道州司马、汝州刺史等地方官职,对民生疾苦有所了解。由于他的性格原因,导致他在官场上的关系并不融洽,屡次遭到贬谪。在这种人生际遇下,王翰写下了许多抒发感慨、揭露现实的作品,如《古蛾眉怨》、《凉州词》等。
在《子夜春歌》中,王翰以春天的美好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人们的欢愉生活。然而,这种表面的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也反映出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