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剑门
剑门兵革后,万事尽堪悲。鸟鼠无巢穴,儿童话别离。
山川同昔日,荆棘是今时。征战何年定,家家有画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剑门关遭受战乱后,所有事物都令人悲伤。鸟儿和老鼠无处藏身,孩子们谈论着离别。
山山水水依旧在,而荆棘丛生的环境却是现今的时代特征。何时战争才能停止?每个家庭都在期盼和平的旗帜出现。
去完善
释义
1. 剑门:四川省的一座山,是古时的军事要塞。
2. 戎昱:唐朝诗人。
3. 兵革:战争。
4. 鸟鼠:鸟和鼠,指各种动物。
5. 无巢穴:没有安居的地方。
6. 儿童话别离:孩子们谈论离别之事。
7. 山川:山河。
8. 荆棘:带刺的植物,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9. 画旗:有图案的旗帜。
去完善
赏析
《入剑门》这首诗描绘了战乱过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联“剑门兵革后,万事尽堪悲”,点明诗的背景是在战乱之后,一切事物都让人悲痛不已。“剑门”在这里既指地名,也象征着战争的硝烟。
颔联“鸟鼠无巢穴,儿童话别离”,进一步描绘战后的荒凉景象:连鸟类和鼠类都失去了巢穴,孩子们每天都在谈论离别的故事。这里的“别离”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离别,还包括人与动物、人与家园之间的离别。
颈联“山川同昔日,荆棘是今时”,通过对比战前和战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虽然山川依然如故,但如今已变成了荆棘丛生的地方。
尾联“征战何年定,家家有画旗”,揭示了战争的残酷现实:战火仍在燃烧,不知何时才能熄灭;家家户户都插上了准备作战的画旗,暗示着战争的阴影仍然笼罩在人们心头。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战后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入剑门》是唐代诗人戎昱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至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
在这个时期,戎昱是一位年轻的士人,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他的诗歌作品大多描绘了旅途中所见所闻,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在这首《入剑门》中,戎昱以剑门关为背景,表达了他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国内政治动荡,边疆战事频发。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家贡献力量。而戎昱作为一名文人,也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他的诗歌作品正是这种家国情怀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