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石醋铺
瘴霭潜消瑞气和,梅峰千里阔烟萝。
人逢杂堠虽云远,路在好山宁厌多。
啼鸟丛篁传木杪,瀑泉碎玉激岩阿。
欲留征驭迟迟云,公檄催人不奈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瘴气逐渐消散,瑞气和煦,梅峰千里之外,烟雾弥漫。
人们虽然离小土堆很远,但走在美丽的山间道路,并不觉得厌烦。
鸟儿在丛林中啼鸣,声音传到树梢;瀑布倾泻而下,如碎玉击打岩石。
想在此停留,但又因公务催促,无法实现,真是无可奈何。
去完善
释义
1. 瘴霭:南方湿热地区山林间特有的云气,有毒而能致疾病。这里形容烟雾弥漫的环境。
2. 瑞气:吉祥之气,这里指消散瘴霭后的清新空气。
3. 梅峰:即福建建瓯的梅峰,诗中的“千里阔烟萝”描述了梅峰附近广阔的风景。
4. 杂堠:古代的瞭望台,用来观察敌情或传递信息。这里指的是沿途的驿馆。
5. 好山:美好的山水,指沿途美丽的风景。
6. 丛篁:竹林。篁,竹。
7. 木杪:树梢。
8. 瀑泉:瀑布。
9. 碎玉:形容水流击打岩石发出的声音。
10. 岩阿:山谷。阿,曲折的地方。
11. 征驭:指旅途。
12. 公檄:政府的公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政治家章惇游历广东时的作品。诗人描绘了南方的优美风光,瘴气渐消,山水如画,木梢间的鸟语和瀑布的声响构成了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然而,尽管人在美景之中流连忘返,却无奈公务繁忙,身不由己。诗篇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留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石醋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章惇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85年,当时章惇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相当于宰相),主持朝政。
章惇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自幼聪明好学,20岁中进士,历任地方官职。他曾在陕西、山西、河北等地任职,了解民间疾苦,主张改革。章惇在神宗时期推行新法,与王安石的变法运动相呼应,成为北宋政治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诗中的“石醋铺”是指一种以石炭为原料制作醋的作坊。这种作坊在当时较为普遍,但由于工艺简陋,生产出的醋质量不高。章惇在诗中提到石醋铺,意在表达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土地兼并、赋税繁重等。章惇在诗中通过对石醋铺的描述,反映了当时民间的生产状况和百姓的困苦生活。这首诗表达了章惇对民生问题的关切和对国家改革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