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阁
我生山水乡,习得山中乐。
每观唐人诗,梦寐思紫阁。
欲为秦山行,常苦道路邈。
君言旧曾游,使我心踊跃。
我今既西来,而子滞天角。
云山空在眼,诗酒乖侑酢。
谁题壁间诗,岁久墨色薄。
人生定能几,当此感离索。
积霭浮青春,落日满岩壑。
骊龙俨将驾,顾我犹淹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在山水之间出生长大,学会了欣赏山中的乐趣。每当读到唐朝人的诗篇,我都梦想着能够亲自体验那紫色的阁楼。我一直想要前往秦岭旅行,却总是被漫长的路途所困扰。你说你曾经去过那里,让我心中充满了向往。今天我已经来到了西方,而你却还滞留在天涯海角。眼前只有云和山,却不能一起饮酒赋诗。墙壁上的诗句是谁写的呢?时间过去了太久,字迹都已经模糊不清了。人生的欢聚时刻能有几次呢?在这样的时刻,我感受到了离别之苦。积聚的云彩在春日中漂浮,落日的余晖洒满了山岩和山谷。神龙似乎就要起飞,而我还在岸边徘徊。
去完善
释义
1. 紫阁:这里指陕西省秦岭北麓的著名风景区华清宫;古人有“梦华宫阙紫阁峰”的诗句。
2. 秦山:即终南山,位于中国陕西中部偏南,是秦岭的主峰之一。
3. 路途邈:指路远难行。
4. 天角:极远的天空角落。
5. 睽诧:看着惊讶的样子。
6. 积霭:浓重的雾气。
去完善
赏析
章惇的《紫阁》描绘了诗人在梦中追寻古人足迹,却发现自己身处现实困境的心情。开篇他直言自己生于山水之乡,学到了山水之乐。然而,当他读到唐朝人的诗时,心生向往,渴望一睹紫阁的真容。紫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境内,被誉为“关中八景”之首。这里景色壮丽,历代文人墨客都曾留下许多赞美诗篇。
然而,章惇渴望前往紫阁的愿望却未能实现,因为他常常苦于路途遥远。这时,他的朋友告诉他曾经去过那里,这让他激动不已。然而,当他们约定一起去的时候,友人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这让章惇感到失望和无奈。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西边的所见所闻。虽然云山近在眼前,但他却与友人分隔两地,无法共享诗酒之趣。此时,他发现墙壁上有一首诗,经过岁月的洗礼,墨迹已经变得淡薄。这让诗人感慨万分,感叹人生的无常,离别的痛苦。
最后,诗人以积霭浮于青山、落日洒满山岩的景象结尾,表达了渴望驾驭骊龙(传说中的神龙)畅游四海的理想,但又因现实所困,无法如愿以偿。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紫阁》是北宋时期诗人章惇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章惇(1035-1105),字子厚,号乐正,浙江钱塘人,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学者。他在政治生涯中历任左仆射、门下侍郎等职,两度拜相。
这首诗创作的年代大约在公元1060年至1090年间,章惇处于青年至中年时期。这一时期北宋王朝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代皇帝,国力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章惇在政治上积极推行新法,主张改革,受到宋神宗赵顼的赏识和支持。
在这段时间里,章惇参加了许多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这些经历使他对自然与人文有了更深的领悟和认识。此外,北宋时期文人墨客纷纷游山玩水,结交名士,对诗画、书法等艺术有浓厚兴趣,这也激发了章惇的创作热情。
总之,这首《紫阁》反映了北宋中期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以及诗人个人的人生经历和精神追求。通过描绘紫阁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