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虎丘次韵
阖闾城外小层峦,瘦竹寒松数里间。
并岸逢僧知近寺,入门凿石渐登山。
纯钩剑化空池在,幽独诗成白日闲。
游客幸无官事束,何须斋舫敛昏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阖闾城外有小山,翠竹青松环绕其间。沿着岸边行走遇到僧人,得知附近就有寺庙;进入庙门,沿石阶缓缓登山。这里曾是铸造纯钧剑的地方,如今只剩下空池;幽静的诗篇在此诞生,让人陶醉在这闲暇的白天。幸运的是,游人没有公务缠身,不必在斋饭时间返回。
去完善
释义
1. 阖闾城:指苏州古城。阖闾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
2. 小层峦:指虎丘山。层峦是重叠的山峦,这里用来形容虎丘山的景色。
3. 瘦竹寒松:形容山中的竹子松树形状奇特,给人以清冷的感觉。
4. 并岸逢僧知近寺:并岸是指靠近岸边,这句是说在山脚附近遇到僧人,就知道寺庙就在不远处。
5. 幽独诗成白日闲:写出孤独的诗句,表达对悠闲的白日时光的感慨。
6. 游客幸无官事束:游客幸运的是没有公务的束缚。
7. 何须斋舫敛昏还:不必在斋舫休息到黄昏才回来。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虎丘之游的诗。诗人通过对山景、林竹、僧侣和登山的过程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虎丘的独特风貌。同时,通过巧妙地运用历史传说、名胜古迹等元素,表达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虎丘次韵》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章惇的一首描绘游览虎丘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当时章惇担任杭州知州,闲暇之余游览了苏州名胜虎丘,并写下了这首《游虎丘次韵》。
在章惇任杭州知州的这段时间里,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推动了王安石变法的发展。然而,由于变法过程中的矛盾和争议,章惇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排挤和打击。这使得他在诗歌中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慨。
在宋神宗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的中期。这个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而苏州作为江南地区的经济重镇和文化中心,其风光秀丽、人文荟萃的特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章惇在游览虎丘时,感受到了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描绘虎丘之美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