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
今岁好拖钩,横街敞御楼。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
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春来百种戏,天意在宜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今年非常适合进行拖钩游戏,在宽阔的街道和宏伟的楼阁之间展开。长长的绳子固定住太阳,连接着星象图上的河流。激战的力量不断地催促击鼓,竞争的人们争相领先。春天的来临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而其中的奥妙正在于适宜的秋天。
去完善
释义
《奉和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注释如下:
1. 奉和圣制:臣子在皇帝所作诗歌之后所写的诗词。奉和即"对答唱和"的意思,圣制指皇帝的诏命或作品。
2. 观:观看。
3. 拔河俗戏:古代一种竞技活动。拔河即拖钩,两方各执绳一端进行拉力比赛。
4. 应制:此诗为臣子在皇帝所作诗歌之后所写以表示赞美和尊敬。
5. 横街:街道横向展开。
6. 敞:宽敞、开阔。
7. 御楼:皇帝所居住的楼阁。
8. 长绳系日住:用长绳子绑住太阳使它停住不动。此处用来形容拔河时拉紧的绳索之形象。
9. 贯索:星名,即北斗七星。这里引申为将星辰串联起来的绳子。
10. 挽河流:用力拉动河水。比喻参与拔河的人数众多,力量强大。
11. 斗力频催鼓:用力比赛,击鼓助威。
12. 争都更上筹:争夺胜利,各自施展技艺。
13. 春来百种戏:春天来临时有各种游戏娱乐。
14. 天意在宜秋:意思是此时的季节适宜举行拔河比赛等娱乐活动。宜秋即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意味着赛事顺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拔河比赛的情景,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出这场拔河比赛的热闹与紧张氛围。诗中"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将拔河的绳子比喻为连接日月、引动江河的纽带,形象地描绘出拔河时力量的巨大。而"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则强调了比赛中的竞争激烈,每一个动作都离不开节奏紧凑的击鼓声。结尾两句则流露出诗人认为春天的各种游戏都有天命在其中,这也体现了诗人在此诗中对天人合一的思考。全诗语言精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张说的诗词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是唐代诗人张说在开元十四年(726年)为庆祝皇帝观看拔河比赛而作。在这首诗中,张说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拔河比赛的激烈场景,以及对皇帝的赞美和对国家的祝福。
在创作这首诗时,张说已经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他的诗才得到了皇帝的赏识。然而,在开元十四年这一年里,他却遭遇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挫折——被贬官到岳州。虽然身遭不幸,但他仍然保持了一颗忠诚的心,对国家和社会充满了热情。
这一时期,唐朝正处于开元盛世,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拔河比赛作为一种民间娱乐活动,深受人们喜爱。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说写下了这首充满激情的诗篇,既表现了人们对皇帝的祝福,又反映了社会和谐繁荣的景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