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玩月
此夜月如昼,有人同倚楼。
山河万古色,天地一轮秋。
尽赏兴不足,醉看身欲浮。
因思旧年处,风雨未能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今宵月光如同白昼,有知己与我一起倚靠在高楼上。
壮丽河山呈现万古之韵,天地之间正是一轮明月相伴的秋日。
尽情欣赏美景仍觉兴致未尽,陶醉其中甚至感觉自己快要飘起来。
忽然回想起过去的时光,风雨似乎没有止歇的时候。
去完善
释义
1. 此夜:今夜。
2. 如昼:如同白昼一般明亮。
3. 倚楼:靠着楼台。
4. 万古色:形容江山大地恒久不变的色彩。
5. 一轮秋:指中秋节时的满月。
6. 尽赏:尽情欣赏。
7. 兴:兴致,兴趣。
8. 不足:不满足,未尽兴。
9. 醉看:喝醉了看到。
10. 身欲浮:身体仿佛要飘浮起来。
11. 因思:由此想起。
12. 旧年处:去年在的地方。
13. 风雨未能休:指风雨不断,无休止。
去完善
赏析
《中秋玩月》是南宋诗人连文凤的一首描绘中秋赏月场景的佳作。首联“此夜月如昼,有人同倚楼”,作者用“如昼”一词来形容月光之亮,同时通过“有人同倚楼”这一细节,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表现出中秋佳节时人们共赏明月的愉悦之情。颔联“山河万古色,天地一轮秋”,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万物循环的感慨。
颈联“尽赏兴不足,醉看身欲浮”,进一步刻画了诗人的赏月心态,他在尽情欣赏明月美景的同时,不禁产生了一种醉意朦胧之感,仿佛自己的身体都要随着这美好的夜色一起漂浮起来。尾联“因思旧年处,风雨未能休”,则又回到现实,唤起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那曾经的中秋之夜,虽也赏月,却总被风雨所扰,无法尽享其中乐趣。
整首诗层次分明,意境优美,通过对中秋赏月的描述,既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又流露出诗人在美好时光中的深切感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玩月》是宋朝诗人连文凤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赏月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朝时期,当时的文人墨客对月吟诗的风俗非常盛行。因此,在中秋节这一特殊时刻,许多文人墨客会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另外,连文凤作为一位南宋诗人,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其次,我们要关注的是作者在这段时期内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际遇。连文凤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人民。在这种情况下,连文凤选择离开故乡,前往临安(今杭州)谋求发展。然而,他在临安的生活并不如意,时常感受到孤独和思乡之情。这些情感体验成为了他创作这首诗歌的重要灵感来源。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这段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南宋末年,蒙古军队南下入侵,导致中原地区生灵涂炭。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更加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因此,在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里,人们会更加关注家庭团圆和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为连文凤创作的这首诗提供了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