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簟
赠子椰心簟,波纹细欲流。
来浮南海远,好伴浙西游。
睡处知温凊,行时便卷收。
不知风雨夜,能忆故人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赠送你的心形竹席,波浪形状细腻得仿佛要流动起来。
从遥远的南海而来,陪伴你游览浙江的美好景致。
睡觉时感受其温暖与凉爽,外出时可轻松卷起收藏。
不知道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你是否还能想起我这位老朋友。
去完善
释义
1. 赠:赠送。
2. 椰心:椰子树的心材。
3. 簟:竹席,这里指用椰心制成的席子。
4. 波纹:水波形成的纹理。
5. 欲流:好像要流动一样。
6. 来浮:来自漂浮。
7. 南海:我国最南的海,即今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
8. 浙西:浙江西部地区。
9. 温凊:温度冷暖。
10. 行时:行走的时候。
11. 便:方便。
12. 卷收:卷起来收藏。
13. 风雨夜:有风和雨的夜晚。
14. 能忆:能够回忆。
15. 故人:旧交;老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椰簟”,实际上是在描述椰树、南海和浙江的景色,并以此为背景表达了对朋友们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椰心簟(椰树心制作的凉席)的特点:波纹细、欲流,体现了它的精致和细腻;同时它来自遥远的南海,陪伴着诗人游览浙江山水,显得珍贵而有情谊。诗人用细腻的笔触传达了“睡处知温凊,行时便卷收”的意境,体现了椰心簟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而,风雨夜的来临,使得诗人开始怀念过去的友人,产生了深沉的思念之情。全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咏物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崇森的《椰簟》描绘了夏日炎炎,人们在绿茵如盖的椰林下纳凉的场景。诗中写到:“凉榻匀铺翠竹枝,斜檐低亚水风披。”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躺在椰林下的凉榻上,感受微风拂过水面和竹叶带来的清凉。全诗以椰簟为题,通过描述热带风光中的椰林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末年,此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崇森通过对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南方热带地区的向往,因为那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人们逃避战乱、寻求安宁的理想之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