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久旱喜雨

标题包含
久旱喜雨
五月炎歊化作霖,分明滴滴是黄金。 田禾预卜六分熟,河水新添一尺深。 和气已能周禹甸,至诚端自感汤林。 此时此泽人知否,大慰饥民望岁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五月的炎热变成了雨季,每一滴雨水都像黄金般珍贵。 田地里的庄稼预测会有六成的收成,河水的深度也增加了一尺。 和煦的气流已经遍布整个大地,至诚的心意感动着上苍。 这个时候,这个恩泽人们是否知道呢?这让饥饿的人们期待着丰收的季节。
去完善
释义
1. 五月:这里指农历五月,夏天的时候。 2. 炎歊:形容炎热的天气。 3. 化作霖:变成雨水降落下来。 4. 分明:清楚,明显。 5. 滴滴:指雨滴。 6. 是黄金:比喻雨水宝贵如黄金。 7. 田禾:泛指农田里的庄稼。 8. 六分熟:指庄稼有六成的成熟度。 9. 河水新添一尺深:指降雨后河水的深度增加了约30厘米。 10. 和气:和谐的气氛。 11. 周禹甸:周游禹甸,即遍及全国的意思。禹甸,大禹治理过的地方,后泛指中国国土。 12. 至诚:极度的真诚。 13. 端自:从本质上说。 14. 感汤林:感动天上的汤谷和树林,这里比喻感动上天降雨。 15. 人知否:人们是否知道。 16. 大慰:极大地安慰。 17. 饥民:挨饿的百姓。 18. 望岁心:盼望丰收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赵崇森在久旱之后,终于迎来了一场喜雨时所作。诗中描绘了雨后景象和农田的丰收期望,以及对民生安定的关切之情。首联“五月炎歊化作霖,分明滴滴是黄金”,描述了炎热的五月份终于迎来了甘霖,这些雨滴仿佛就是黄金般宝贵。颔联“田禾预卜六分熟,河水新添一尺深”,表达诗人对农作物的期待,希望庄稼能有六成的收成,同时也表示河水的深度增加了一尺,这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颈联“和气已能周禹甸,至诚端自感汤林”,诗人借禹甸(大禹治水的地方)和汤林(传说中的热泉)的典故,表达了这场降雨带来的和谐气氛以及诗人虔诚的愿望。尾联“此时此泽人知否,大慰饥民望岁心”,提醒人们要珍惜这场及时雨,并安慰那些盼望丰收的百姓们,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整首诗结构严谨,韵律优美,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民生关切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久旱喜雨》是明代诗人赵崇森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当时国家正处在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 在诗歌的创作时期,赵崇森正处于中年时期,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官场经验。他曾在地方担任官员,对民间疾苦有深刻的了解。这一时期,他关注民生问题,关心农业生产,对于久旱不雨导致农田受灾的现象尤为忧虑。 明朝初年,农业生产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而农业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和百姓的生计。因此,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良农具等,以提高农业产量。然而,天气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灾害,农民就会陷入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崇森创作了《久旱喜雨》这首诗歌。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久旱后降雨的欣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和期盼。这首诗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展现了诗人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