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漏屋雨

标题包含
漏屋雨
官屋无钱可得修,雨来难免震凌忧。 墙基有罅相将踣,地杖无钉自在浮。 仆折松枝通夹溜,儿编竹叶学行舟。 衣衾漂湿浑闲事,且上书楼把画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房子没钱修理,每逢雨天就会担忧破损。 墙体有裂缝随时会倒,地面没有固定物也会浮动。 我折断松树枝疏导水沟,儿子用竹叶编成船形物在水中嬉戏。 衣物被雨水打湿都是小事,暂且到书房去收拾画作。
去完善
释义
1. 官屋:指公共或官方的房屋。 2. 无钱可得修:没有钱可以用于修理房屋。 3. 震凌忧:形容在雨天房屋的震动带来的忧虑。 4. 墙基有罅相将踣:墙基有裂缝,随时可能倒塌。 5. 地杖无钉自在浮:地杖是古代一种家具,这里用来比喻地基不稳,不受钉子控制地浮动。 6. 仆折松枝通夹溜:仆人折断松枝疏通排水沟。 7. 儿编竹叶学行舟:孩子用竹叶制作小船学习如何划船。 8. 衣衾漂湿浑闲事:衣服被子被雨水打湿也不以为意。 9. 且上书楼把画收:暂时上楼去整理画作。
去完善
赏析
《漏屋雨》是赵崇森的一首描绘生活困境的诗。全诗以漏雨的屋子为背景,表现了诗人面对困苦环境的乐观态度。诗歌首联“官屋无钱可得修,雨来难免震凌忧”开门见山,点明诗歌主题。诗人用“无钱可修”、“难免震凌忧”描述出自己官舍破败不堪,风雨来临时无法遮风挡雨的现实境况。紧接着的颔联“墙基有罅相将踣,地杖无钉自在浮”形象刻画了房屋破旧的程度:墙壁裂缝,地基不稳,随时可能倒塌。然而在这种恶劣环境下,诗人并未气馁,颈联“仆折松枝通夹溜,儿编竹叶学行舟”表现了他积极应对困难的精神风貌:家仆劈下松枝疏通水道,儿子用竹叶编制成船,形象描绘出家人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画面。尾联“衣衾漂湿浑闲事,且上书楼把画收”则体现出诗人在艰难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尽管衣物被雨水打湿,但这也不过是生活中的小事,他依然能够怀着积极的心情登上书楼收藏书画。整首诗展现出诗人身处困境却坚韧不屈的精神面貌,也启示读者面对困难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漏屋雨》是宋代诗人赵崇森的一首描绘农家生活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约是在宋朝时期,具体年份未详。在这个时期,中国农耕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农民的生活也有了显著改善。然而,由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贫富差距,许多贫苦百姓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赵崇森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的文人,他在《漏屋雨》中描述了一个贫穷农户在风雨交加的天气中,如何艰难地生活和辛勤劳作的场景。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创作这首诗时,赵崇森可能正经历着自己人生中的一个困境,这可能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并通过诗歌来表达他的关切之情。 此外,这个时代背景还涉及到了一些与赵崇森相关的时代背景知识。例如,宋朝是一个充满文学和艺术气息的朝代,许多著名文人墨客都活跃在这个时期,如苏轼、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对赵崇森的诗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宋朝也是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外忧内患使民众生活困苦,这也为赵崇森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