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季仁游洞作
瑰奇恣搜贝千趾,老仙遗祠邈谁始。
后继述之□□李,异枝同根隆复祉。
巨画更鑱埒前美,紫气临关西未止。
张留著书繄尹喜,末孙铭焉适当尔,
附名崖端永不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瑰丽奇特的景致如同搜罗贝壳,谁能找到开始的地方呢?是那个老神仙遗留下来的祠堂,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后来,有个姓李的人继承了这个地方,他就像一株奇异的植物,虽然枝干不同,但根却相通,给这个地方带来了繁荣和福祉。那幅巨大的壁画更是超越了之前的美好,紫色的气息弥漫在关卡之上,久久不愿离去。有张留下的书籍,它们就像是尹喜的文字,那些最后一代的子孙们,为了铭记这些美好的事物,将它们的名字刻在了悬崖的边缘,永远不会被磨灭。
去完善
释义
1. 赵季仁:字和仲,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有诗《竹泉》传世。
2. 洞:指岩洞、山洞等自然地貌。
3. 罗大经:宋朝的一位文人,他的诗歌才能得到了极高的赞誉。
4. 瑰奇:奇异、奇妙。
5. 恣搜贝千趾:尽情地寻找,寻找各种形状的贝壳。这里形象地描述了洞穴探险的过程。
6. 老仙遗祠:指的是山洞中的古人遗迹。老仙,此处为对古人的尊称;遗祠,遗留的祠堂。
7. 邈谁始:追溯到最早是谁开始建造的。
8. 李:唐朝的李氏皇帝。
9. 异枝同根隆复祉:不同分支的人却拥有着相同的根源,子孙繁荣昌盛。这里暗含了赵季仁与李氏皇帝虽非同一血脉,但却共同秉承着中国文化的精神。
10. 巨画:巨大的壁画。
11. 更镵埒前美:更加精美,超过了以往的美丽。
12. 紫气临关:形容祥瑞之气降临在关中地区。
13. 西未止:西方还没有消失。
14. 张留著书繄尹喜:此句描述了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周朝的张留在隐居时撰写了一部名为《天运》的书,而尹喜则是当时的一位道家学者。
15. 末孙:子孙后代。
16. 铭焉适当尔:将这些事迹镌刻下来,正好符合道家的教诲。
17. 附名崖端永不毁:将这些名字刻在山崖顶端,永远不磨灭。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赵季仁洞中游历的诗歌,诗人以瑰奇、恣搜来形容洞中的景色和奇观,展现了赵季仁出游的神秘与浪漫。同时,诗中也提及了老仙遗祠、后继李等典故,表达了对古人遗留智慧和历史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从赵季仁游洞作》是南宋诗人罗大经创作的一首描绘洞中游赏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年),这一时期,国家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人民生活相对富裕。
罗大经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博学多才,曾任湖南安化令、江西转运判官等职。在任职期间,他关心民生,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然而,由于他为人正直,不善逢迎,因此在官场屡受排挤。这使他产生了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在这个时代,士大夫们喜欢出游山水,寻幽探胜,抒发胸臆。罗大经在与赵季仁一同游历山洞时,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歌。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洞中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与赵季仁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