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王荆公

标题包含
王荆公
错认苍姬六典书,中原从此变萧疏。 幅巾投老钟山日,辛苦区区活数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王荆公: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字,他主张新法,推行变革,影响深远。这里以他指代推动变革的人。 2. 错认苍姬六典书:苍姬即女娲,传说是造人的神祇。六典书是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书籍。此句意为错认女娲为具有政治智慧的人,引申为变革者被人们误解。 3. 中原:中国的主要地区,这里指的是中国全国。 4. 变萧疏:变得萧条冷落,指国家因为新法而陷入困境。 5. 幅巾:一种头巾,唐宋间文人多戴之。 6. 钟山:南京的紫金山,王安石晚年在钟山隐居。 7. 投老:退休养老的意思。 8. 辛苦区区:形容辛勤忙碌的样子。 9. 活数鱼:养鱼的场景,暗示王安石晚年的悠闲生活。
去完善
赏析
《王荆公》是宋代诗人罗大经的一首描绘王安石的诗作。诗中以王安石主导的熙宁变法为切入点,通过对王安石形象的刻画,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状况的关注与思考。这首诗主要有两层含义:首先通过批判王安石的错误政策导致国家败亡,然后赞美了王安石晚年退隐后的高尚品质。 首句“错认苍姬六典书”以寓言式的笔法批评王安石进行熙宁变法时,错误地认为“苍姬六典书”是一本可以指导国家治理的好书。这里“苍姬六典书”是一个比喻,用以代指王安石提倡的新法。据历史记载,苍姬是古代的一位女预言家,六典书则是古代一部关于治国方略的书籍,这两者在历史上并无直接关系。因此,罗大经以此讽刺王安石的政策主张不切实际,不能给国家带来繁荣昌盛。 次句“中原从此变萧疏”是对王安石变法造成的后果的直接揭露。在王安石推行新法的过程中,由于政策执行不当、官僚腐败等原因,使得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变得萧条和破败。这一句深刻揭示了王安石变法的负面影响,从而对王安石的政治决策提出了严肃的质疑。 接下来两句“幅巾投老钟山日,辛苦区区活数鱼”,作者将视角转向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此处描绘了王安石退休后过着淡泊生活的情景,他戴着方巾,投身于山水之间,终日辛勤劳作,只为养活一些鱼类。虽然王安石在政治上犯了错误,但他在个人生活方面仍保持了勤劳、朴实的品质。罗大经借此表达了他对王安石作为一个人的尊重与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荆公》是南宋文学家罗大经的一首咏史诗,描绘了北宋政治家、诗人王安石的形象。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从创作时间上来看,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南宋末年,即公元13世纪初。这个时期,南宋王朝已经建立了一段时间,但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罗大经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对王安石的一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此来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 其次,从作者的人生际遇来看,罗大经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时期。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他通过对王安石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王安石精神的赞美。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王安石是北宋的一位著名政治家,他在宋神宗时期推行了一系列变法措施,试图改变北宋的社会弊端。然而,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和王安石本人的一些失误,这些变法最终失败。到了南宋末年,人们对王安石的看法存在很大争议,有人认为他是改革的先驱,有人则认为他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罗大经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王安石改革精神的肯定和对历史公正的评价。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