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浪沙
不惜黄金募铁椎,祖龙身在魄先飞。
齐田楚项纷纷起,输与先生第一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博浪沙:在河南原阳县。是秦始皇东游时遭张良雇佣的力士袭击之地。因此地有巨石,力士误中副车,始皇幸免于难。
2. 不惜黄金募铁椎:指张良为推翻秦朝,不惜花费重金招募敢死勇士,求得铁椎为武器。
3. 祖龙:这里代指秦始皇。
4. 齐田楚项:分别指的是陈胜、吴广、项羽等起义军。
去完善
赏析
罗大经的《博浪沙》是一首描绘历史事件的诗,以公元前210年张良雇人行刺秦始皇的博浪沙事件为背景,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深沉的历史思考。诗人通过对张良筹划刺杀秦始皇的英勇事迹的赞美,揭示出暴力反抗暴政的精神实质,并对其时涌现出的众多英雄表示敬意。在“齐田楚项纷纷起”一句中,罗大经巧妙地运用了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项羽以及汉朝开国功臣张良的典故,借此突显历史的动荡和群雄逐鹿的情景。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出一种对正义事业的热血激情和坚定的信念,也寓含着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大经的《博浪沙》创作于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250年左右。
罗大经在年轻时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后因蒙元南侵,局势动荡,辞官回乡。在这段时期,罗大经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他深感忧虑和痛心。此时,他的家乡福建武夷山一带又发生了农民起义,更使他深切体会到社会的矛盾和民众的疾苦。
在这个特殊时期,南宋朝廷内外交困,朝政腐败,蒙古铁骑迅速南下,攻城略地,战局危殆。罗大经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士人,他心中的悲愤和哀愁无以言表,只能通过诗歌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博浪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