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声
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
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松树间的风吹拂而过,冷雨击打在桧树时,立刻拿起铜瓶离开竹子制成的火炉。等到风声和雨声都消失后,喝上一杯春茶就像品尝了美味的醍醐。
去完善
释义
罗大经:南宋诗人。
《茶声》:描述品茗时的美妙体验。
松风桧雨:指松涛之声与桧树上的雨滴声,象征清雅、宁静的环境。
铜瓶:古时的茶具之一,用于煮水沏茶。
竹炉:古代一种以竹子为材料制成的烧水用具。
急引:迅速提取。
声闻:这里指饮茶时发出的声音。
一瓯:一杯。
春雪:指沏好的茶汤,因茶叶在热水中如雪花般翻腾而得名。
醍醐:佛教中的至高智慧,比喻最美的滋味。
注释:在这首诗中,作者以“松风桧雨”营造了一个宁静清幽的氛围,他提到用竹炉煮水,然后用铜瓶将热水迅速引入茶具中,待品茶时发出的一切声音都平静下来后,品尝到的一杯茶汤之美妙感觉胜过醍醐般的至美之味。
去完善
赏析
《茶声》是南宋文人罗大经创作的一首描绘品茶的诗作。诗人以松风和桧雨作为比喻,表现出品茶时的氛围宁静而高雅。诗人以“急引铜瓶离竹炉”的描述,突显出他对茶的热诚与专注。在品尝茶汤之后,诗人感受到一种超越醍醐的愉悦,将那杯茶汤比作春天的雪景。整首诗表达出诗人在品茗过程中所获得的纯净美感与精神满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大经(生卒年不详)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他创作的这首《茶声》充分展示了诗人对茶道的热爱以及他对生活的哲思。
在南宋时期,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茶文化繁荣发展,茶艺精湛,品茶成为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背景下,罗大经以茶为题创作了这首诗。
诗人在这一时期的生活可能并不平静,虽然他在文学和茶道方面颇有造诣,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的才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他的生活或许充满了挫折和无奈,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淡泊宁静的心,通过品茗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这首诗展现了罗大经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以一种超脱的心态去面对,这既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南宋时期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的一种普遍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