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黄绵襖

标题包含
黄绵襖
范叔锦袍暖一身,大裘只盖洛阳人。 九州四海黄绵襖,谁似天公赐予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范文锦袍温暖全身,大衣仅覆盖洛阳人。 五湖四海黄棉衣,谁能像天公一样均匀给予?
去完善
释义
《黄绵襖》注释如下: 1. 罗大经:南宋文人,该诗作者。 2. 范叔锦袍:指战国时期的赵国大臣范雎,他因忠诚贤能而被赵王赏赐锦衣。这里用以比喻被善待的人。 3. 大裘:古代帝王祭祀时的礼服,用于遮盖全身。这里借指覆盖范围广大的温暖衣物。 4. 洛阳人:洛阳位于中国河南省,是历史上的古都之一。这里代指河南地区的人民。 5. 九州四海:泛指全国各地区。 6. 黄绵襖:黄色棉袄,此处喻指温暖且覆盖面广的冬衣。 7. 天公:指老天、自然之神。
去完善
赏析
罗大经的《黄绵襖》诗通过对范雎和周人的典故的引用,抒发了诗人对社会公正的思考和对广大民众福祉的关注。诗人用范雎得到锦袍和周公只用大裘覆盖洛阳人进行对比,强调出在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背景下,人们对公平、平等的渴望。最后一句“谁似天公赐予均”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公平的美好愿景,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像天公赐予的黄绵袄一样的平等关爱。全诗借物寓意,情感真挚,在表达社会关切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人道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黄绵襖》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罗大经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民生疾苦,外患不断,诗人有感于此而作。 罗大经生活于南宋晚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的时代。他曾任江西抚州州学教授,后因不满现实,辞官回乡,闭门著述。在创作《黄绵襖》时,罗大经目睹了百姓生活的困苦,以及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心中充满了悲愤之情。 此外,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正值宋元交替之际,蒙古铁骑南下,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在这一特殊时期,诗人通过对古代明君的怀念,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他也寄希望于未来的明君,能够拯民于水火之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