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寿崔侍郎三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寿崔侍郎三首 其二
胸次知蟠几监书,事随天理只平铺。 来从京兆德星社,揽取西峨明月湖。 民岂无衣须补绽,极元有柱要撑扶。 欲知天授西平意,绣帽临戎为万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心中清楚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将事情按照天理自然铺陈开来。 我们从那有着美好道德传统的京兆之地而来,犹如追求峨嵋山的月亮一般去寻求美好的境界。 百姓生活困顿需要我们的帮助和修补,社会根基不稳需要我们去支撑和扶持。 要想知道上天的旨意和期望,看看那些佩戴着徽章的将领们正在为了广大的民众而奋斗。
去完善
释义
1. 胸次:心中的程度或范围;指胸襟、胸怀。 2. 蟠:盘踞,这里形容藏书之多。 3. 监书:书籍。 4. 平铺:平稳展开;均匀分布。 5. 京兆:中国古代京城所在的行政区。 6. 德星社:古代对品德高尚的人居住的地区的尊称。 7. 西峨:指西岳华山,因其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境内,故又称“西峨”。 8. 明月湖:指明月的倒影形成的湖泊,这里指华山上的湖泊。 9. 补绽:修补破绽、漏洞。 10. 极元:极端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 11. 撑扶:支撑、扶持。 12. 天授:天生的才能。 13. 西平:这里指的是崔侍郎的家乡西平县。 14. 绣帽:华丽的帽子。 15. 临戎:准备作战。 16. 万夫:众人。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寿崔侍郎三首 其二》中,作者吴泳以巧妙的比喻和寓意表达了对崔侍郎的敬仰与祝福。诗中的“蟠”表示包围,意味着崔侍郎有着广博的知识和智慧,能妥善处理各种事务。“京兆德星社”和“西峨明月湖”分别象征繁华的京城和美好的自然景致,表达了崔侍郎身处繁华而不失自然情怀的品质。 诗人通过描绘人民需要缝补衣裳和建筑需要支撑的细节,暗示崔侍郎的领导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最后的“天授西平意”暗示崔侍郎的智慧和能力来自天赋,而“绣帽临戎为万夫”则表达了对崔侍郎英勇领导军队抵抗外侮的敬意。全诗以形象生动的语言颂扬了崔侍郎的才智、担当和勇敢,充满激情和真挚的祝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寿崔侍郎三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吴泳创作的一首祝寿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为公元1247年。在这一年里,诗人吴泳身处江湖之远,未能施展政治抱负,于是他选择了寄情山水、笔耕不辍的生活。在这首诗中,他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好友崔侍郎的赞美和祝愿。 这个时期,南宋王朝已经逐渐走向衰落,外部面临蒙古势力的侵扰,内部则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仍然坚持着对文化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以诗歌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因此,吴泳在诗中赞扬了崔侍郎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也希望他能够辅佐朝廷,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