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陈信父
老来百计总无成,当路时官懒问名。
国事只将心事比,今人难作古人评。
苍头笑我樽无佐,白发欺人镊又生。
惟有建溪知客意,过滩时作不平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老之后百种计策都无法成功,仕途的闲暇时光里懒得追求名声。国家的事情只能和心事相提并论,当今的人很难去评价古时候的人物。头发开始变白,让人觉得可笑的是酒杯里没有人陪伴,而头发也在嘲笑我的无奈,镊子一次次被使用。只有建溪的水懂得游子的情怀,每当流过险滩的时候都会发出不平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陈信父:可能指一位名叫陈信的人的父亲。具体人物不详。
2. 国事:国家大事,这里指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3. 心事:个人内心所想之事,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的担忧和期望。
4. 古人评:对古人的评价,这里可以理解为对古代官员的评价。
5. 苍头:这里指头发花白的人,即老年人。
6. 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7. 佐:指辅助品,这里可以理解为下酒菜。
8. 白发欺人镊又生:形容头发变白,镊子是用来拔去白发的工具,这句意思是白发增多,显得年纪更大了。
9. 建溪:地名,位于福建省东北部,这里用来代指茶。
10. 过滩:走过河流的浅滩,这里用来比喻人生路上的坎坷和困难。
11. 不平鸣:形容声音高亢激昂,这里用来比喻作者对世事的不满和对正义的追求。
去完善
赏析
《呈陈信父》是南宋诗人华岳的一首五言律诗,以自我抒怀的方式表达了对国事的关心和对现实的忧虑。全诗如下:
首联“老来百计总无成,当路时官懒问名”,诗人表示自己在年迈之际仍然一事无成,连当政者都不屑于询问他的名声,表达了对自己境遇的无奈与失落。
颔联“国事只将心事比,今人难作古人评”,诗人将国事与心事相提并论,暗示自己对国事的关注与忧虑,认为现代的人难以像古代人那样评论事情,意味着现代人心浮气躁、缺乏道德标准。
颈联“苍头笑我樽无佐,白发欺人镊又生”,这两句借用生活中的细节描绘自己的形象,意为满头白发嘲笑诗人曾经的雄心壮志已经消逝,只剩下衰老的自己,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无奈。
尾联“惟有建溪知客意,过滩时作不平鸣”,表达出只有建溪的水能了解诗人的心情,当它流过险滩时发出不平静的声音,正如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平之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呈陈信父》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1161年左右。此时正值金朝入侵中原的战乱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百姓生活困苦,战争阴影笼罩着整个国家。诗人华岳是南宋抗金名将,他亲眼目睹了金兵南侵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并决心投身抗战,捍卫家园。因此,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也表现了他英勇无畏的壮志。在诗中,华岳向陈信父倾诉了自己的忧虑和抱负,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共同抵抗外敌侵略,重建美好家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