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赘禅宗无门关后第四十九则语

标题包含
赘禅宗无门关后第四十九则语
语火是灯,掉头弗应。 惟贼识贼,一问即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清之(1176年-1251年),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别号安晚,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史弥远、贾似道并称为“三贤相”。 郑清之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宁宗嘉定元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语:这里指言语、对话; 2. 火:比喻智慧或领悟真理的内在光芒; 3. 是:表示肯定,相当于“就是”; 4. 灯:比喻启发文采智慧之光的教诲; 5. 掉头:形容不屑回应的态度; 6. 弗:古汉语否定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 7. 应:回应,回答问题; 8. 惟:只,只有; 9. 贼:这里的贼指的是妄心,即内心执着的念头; 10. 一问:一个简单的问题; 11. 即:立刻,马上; 12. 承:承认,回答。
去完善
赏析
《赘禅宗无门关后第四十九则语》是一首描绘禅宗心境的诗歌。诗中用“语火是灯”来比喻语言文字不能完全表达禅的意境,就像火光并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一样。而“掉头弗应”则表达了作者在面对这种无法言说的境界时的态度,即保持沉默和低调。诗人认为只有真正的觉悟者才能理解和领悟这种境界,就像“贼识贼”一样,他们之间可以心领神会,无需言语。“一问即承”则表明了真正的觉悟者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立刻给出答案,显示出他们的智慧和高尚品质。这首诗通过对禅宗境界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学和智慧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赘禅宗无门关后第四十九则语》是南宋诗人郑清之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的衰落阶段,内外矛盾日益严重。政治上,朝廷腐败,政治斗争激烈;经济上,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农业和商业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文化上,虽然理学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禅宗等其他哲学流派仍然存在并有一定的影响力。 郑清之作为南宋的文人,对时代的动荡和自己的处境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或许是在反思禅宗哲学的价值,试图寻找超越世俗纷扰的精神寄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