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金峨途中

标题包含
金峨途中
石路萦纡水绕村,酒帘深处见柴门。 横塘树密鸠携妇,老屋篱深犊有孙。 麦莟菜花成锦绣,笋芽薤甲当鸡豚。 竹舆莫作追程去,半似桃源欲细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清之(1176年-1251年),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别号安晚,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史弥远、贾似道并称为“三贤相”。 郑清之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宁宗嘉定元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石板路弯弯曲曲地环绕着村子流淌,掩映在水边的酒旗深处可以看到简朴的柴门。 河塘旁的树木繁茂,斑鸠带着伴侣飞翔其间,老旧的篱笆内小牛依偎在母牛的怀抱里。 金黄的麦苗和嫩绿的菜花编织出一幅锦绣画卷,刚发芽的竹笋像小鸡一样茁壮成长。 小船儿呀慢悠悠地在水上飘荡,半似桃花源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去完善
释义
1. "石路萦纡":石路,用石头铺成的道路;萦纡,曲折蜿蜒的样子。 2. "酒帘":指酒家的招牌。 3. "横塘":河塘名,这里泛指河流或湖泊。 4. "鸠携妇":鸠,一种水鸟;携妇,带着配偶一起活动。 5. "犊有孙":犊,小牛;孙,子孙后代的意思。 6. "麦莟菜花":麦莟,麦子花蕾;菜花,油菜花。 7. "笋芽薤甲":笋芽,新生的竹笋;薤甲,薤草的叶子。 8. "竹舆":竹子制作的轿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在金峨村所见的乡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人运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如“石路萦纡水绕村”一句,以曲折的石路、环绕村庄的水流为画面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而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述酒帘、柴门、横塘、老屋、麦苗、菜花、竹笋、篱笆等元素,构建出一幅富有生机的田园景象,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农家生活中的细节,如“鸠携妇”、“犊有孙”等情景,表现出农村家庭的温馨与祥和,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将麦苗和菜花比作锦绣,将竹笋比作鸡豚,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劝诫自己不要急于离去,而是要细细品味这片田园风光,流露出诗人对这一美景的留恋之情。总的来说,这首《金峨途中》诗意盎然,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峨途中》是南宋诗人郑清之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当时南宋政权已岌岌可危,北方领土大部分被金朝占领,南方政治局势也不稳定。 在这个特殊时期,郑清之作为南宋的一名官员,深感国家危机,忧国忧民。他曾担任过太学正、礼部郎中等职务,对教育制度和礼仪制度有深入了解,希望通过对教育和礼仪的改革来振兴国家。然而,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得到实现,反而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 金峨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境内,是郑清之被贬谪时途经的地方。在旅途中,他目睹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金峨途中》。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也表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