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教授晓山归武林
三年言子邑,寂寞鼓鸣琴。官舍冷如水,杏花春满林。化风敦薄俗,清气集虚襟。归去吴山下,青青草正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年的言子之邑生活,静寂无声,只有鼓和琴相伴。那公家的住所冰冷如水,而春天的杏花却铺满了树林。变化的风气在敦厚着民俗,清朗的气节汇聚于胸怀。在吴山脚下,我选择回归故里,那里的青草正郁郁葱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武林: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 言子:指孔子的弟子曾参,字子舆,也称言子舆。
3. 邑:指县,这里指徐教授的任职之地。
4. 鼓鸣琴:指徐教授在县衙里弹奏古琴,喻指他为官清廉,闲时弹琴自娱。
5. 吴山:位于杭州西郊,是著名的风景区,也是西湖十景之一“吴山天风”的所在地。
6. 青青草正深:形容吴山的绿色植被丰富。
去完善
赏析
《送徐教授晓山归武林》是一首描绘离别和归隐的诗歌。首联描述了徐教授在任三年,虽然身处寂寞之地,却能坚守职责,为百姓谋福祉;颔联以“官舍冷如水”与“杏花春满林”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徐教授在寒冷环境中的坚韧和春天般的温暖;颈联则体现了他教化民风、培育清廉的品质;尾联“归去吴山下,青青草正深”暗示了诗人期待徐教授回归自然的生活,展现出他淡泊名利的境界。整首诗充满了对徐教授的敬仰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徐教授晓山归武林》是南宋诗人张简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7年,此时正值宋金和议期间,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国家局势较为稳定。
在这一年,张简因科举落第而未能进入仕途,但他在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才华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在这段时间里,张简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即将离别的徐教授。徐教授由于公务需要返回杭州(武林),张简以此诗相赠,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山水风光、古桥烟雨等画面,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之情。同时,诗人也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