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偶成
清风度虚阁,飞花集罗帏。方欣昼晷永,不觉春光归。鸣琴发逸响,嘉树含清辉。幽情多默悟,澹景宁相违。览书感虚寂,独闭南斋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柔和的风吹过空洞的小阁,飘散的花瓣集结在丝织的帷帐上。刚刚还在享受阳光漫长的白天,突然发觉春天的景色已经远离。优美的琴声传来,美丽的大树也散发着明亮的光彩。在这静谧的时刻,常常能理解更多的感情,而恬静的景象也不会与内心的感受相违背。翻阅着书籍,感受到了虚无和宁静,独自关上了书房的门。
去完善
释义
1. 虚阁:高峻的楼阁。
2. 飞花:飘动的落花。
3. 罗帏:丝织的门帘或帷幕。
4. 昼晷永:日影长,表示夏日天长。晷,日影;永,长。
5. 不觉春光归:不知不觉春天已经过去了。
6. 鸣琴:弹奏古琴。
7. 逸响:指高雅的音乐声。
8. 嘉树:美好的树木。
9. 含清辉:承受着明亮的月光。
10. 幽情多默悟:内心深处的情感往往需要静默才能领悟。
11. 澹景宁相违:平淡的风景与心境之间没有冲突。
12. 览书感虚寂:读书时感受到寂静。
13. 南斋:南方的书斋。
去完善
赏析
《初夏偶成》是一首描绘夏日宁静景象的诗歌,诗人在其中展现了自己对于自然景色的独到见解和感悟。开头两句“清风度虚阁,飞花集罗帏”以清风和飞花作为意象,展现了初夏清新宜人的景色。接下来的“方欣昼晷永,不觉春光归”则传达出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珍惜美好时光的愿望。
紧接着的“鸣琴发逸响,嘉树含清辉”描述了音乐与美景的完美结合,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而“幽情多默悟,澹景宁相违”则表示诗人追求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最后两句“览书感虚寂,独闭南斋扉”则是诗人独处一隅、潜心阅读的形象描绘,展现出他在自然与宁静中的精神升华。整首诗在语言运用上简约而不简单,内涵丰富,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美好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夏偶成》是南宋诗人张简创作的一首描绘初夏景象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7年,正值南宋初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此时诗人张简已经辞官回乡,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张简经历了从政坛到田园的生活转变,这使得他对自然景色的感受更加敏锐。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将所见所闻融入到诗中。在《初夏偶成》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初夏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崇尚自然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在这个时期,许多人厌倦了战乱纷争,渴望过上宁静的生活。总的来说,《初夏偶成》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既体现了诗人个人的人生际遇,又反映了南宋初期社会的时代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