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寺
借问禅林景若何,半天楼殿冠嵯峨。
莫言暑气此中少,自是清风高处多。
岌岌九峰晴有雾,弥弥一水远无波。
我来游览便归去,不必吟成证道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教禅寺美景如何,高耸楼阁如入仙境。
别说此处炎热渐少,清风拂面自有高至。
峻峭山峰晴天雾气萦绕,悠悠水流无波静淌。
我拜访归来,无需诗篇证明内心感悟。
去完善
释义
缙云山位于重庆直辖市北碚区境内,海拔550-950米。因山色翠绿,云蒸霞蔚而得名。1934年辟为中国名胜风景区,是重庆市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佛教圣地。
九峰:指重庆市九峰山。
证道歌:唐代僧皎然所作的一首诗词名篇。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缙云寺风光的诗。诗人借问禅林之景,表达了对其雄伟壮观的赞美。诗中的“莫言暑气此中少,自是清风高处多”则形象地描绘了寺庙地势较高,因此凉爽宜人的特点。同时,通过对九峰、一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和空灵之感。最后两句表示,诗人游历之后决定离去,不再继续吟咏以印证其道理。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赞美了自然风光,又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缙云寺》是南宋诗人冯时行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左右,正值金国与南宋对战的战乱时期。冯时行作为南宋文人,他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朝野上下弥漫着浓郁的民族矛盾和家国情怀。对于冯时行来说,身为官员的他既要为国家尽忠,又要关心民生疾苦,这使得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煎熬。他曾在多次科举考试中落榜,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依然坚持写作,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在这首诗中,冯时行以“缙云寺”为题,表达了对战争年代的深深感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缙云寺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希望人们在战乱中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保持信仰和信念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