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台
缅怀清绝姿,风流似居士。
固宜命斯台,俗子视桃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怀念那清雅的气质,风采如同隐士高人。
自然应当为此命名题字,凡夫俗子无法比拟桃李。
去完善
释义
怀念清雅绝尘的容颜,风度翩翩如高人隐士一般。应当为他修建这样一座亭子,那些庸俗之辈只能看到桃花李树。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梅花之美的诗作。诗人冯时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受,通过对“梅台”的描绘,表达了对于梅花的赞美和对世俗之士欣赏桃李的不满。在诗人的眼中,梅花的风骨与姿态犹如清雅脱俗的君子,而其内在的气质也与那些庸俗之人所欣赏的桃李大相径庭。因此,他主张应该用“梅台”这样的名字来称呼这个象征着梅花精神的地方,以此表达对梅花的高尚品格的尊重和赞美。这首诗既是对梅花的赞美,也是对人们审美观的一种呼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台》是南宋诗人冯时行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园梅花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园沦丧的悲痛。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推测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冯时行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动荡不安,金兵南侵,导致国土丧失,人民流离失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诗人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同时也对自己身处的困境感到无助。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次,冯时行本人的人生经历也对他创作这首诗产生了影响。据史书记载,冯时行年轻时曾官至尚书郎,后来因反对和议而被贬为庶人。这段经历使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故乡梅花的深切怀念。梅台,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地点,代表了诗人的故乡和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在战乱时期,这种对家乡的思念显得尤为珍贵,也成为了诗人抒发情感的一个重要载体。
综上所述,《梅台》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金兵南侵的背景下,由诗人冯时行创作的一首诗。通过对故园梅花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