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梦
晓雪谁惊最后时,土膏方得助甘滋。
岁功已觉三元近,春事何忧一览迟。
不著寒梅容触冒,半留红杏惜离披。
神交彼此无劳辨,更为公题述梦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晨的雪花依然零星飘落,土壤滋润饱满;春节即将来临,春天的脚步渐渐临近。不担心梅花会受寒,且留着红杏让它尽情盛开。这段景象令我们内心无比舒畅,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梦境之诗吧!
去完善
释义
1. 晓雪:早晨的雪花。
2. 土膏:肥沃的土地。
3. 元:农历元日,即新年伊始。
4. 春事:春天的农事。
5. 不著:不到。
6. 触冒:冒着寒冷侵袭。
7. 离披:分散的样子。
8. 神交:指精神相交的朋友。
9. 无劳辨:不需要去分辨真假。
10. 公题:公开提出问题。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述梦”为题,抒发了自己对春天景色的赞美和怀念之情。首联描绘了清晨的雪景,表达出春天的气息逐渐浓厚;颔联则表现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景象,体现出时间流转的规律;颈联通过对梅花和杏花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美丽景色;尾联则表达了诗人与春天之间的心灵相通之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述梦》是北宋诗人王钦臣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045年左右,当时王钦臣正值中年,已步入仕途,然而他的命运却颇为波折。在此时期,他先后担任了州县官员,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更高的职位。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宋仁宗在位时,国家政治相对清明,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繁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对于像王钦臣这样的士人来说,他们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在《述梦》这首诗中,王钦臣以梦境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他在梦中回到了故乡,看到了过去的美好时光,但他也知道那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当时社会的无奈和悲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