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万年妙莲阁

标题包含
题万年妙莲阁
石桥飞锡断遗踪,挥尘谈禅想旧丛。 万萼莲新青嶂外,十围松老白云中。 他年宴坐开华构,当日咨承拟顺风。 岁晚丹丘如可约,杖藜相引欲烦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桥梁上的僧侣身影早已离去,只留下尘世的谈话和古老的记忆。 远处的青山里,莲花繁茂,绿意盎然;近处的白云间,松树苍劲,岁月悠悠。 未来的人们在此搭建起华丽的宴厅,纪念那过去的岁月;今日的我们则追寻着那些往事,如和风般温和而真挚。 在晚年的岁月里,我希望能与你在那个美好的地方相会,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然后带着我的拐杖,引领着你,希望你也能陪着我。
去完善
释义
1. 石桥:这里指洛阳城外的龙门石窟。 2. 飞锡:僧人云游的代称。 3. 遗踪:遗留的痕迹。 4. 挥尘:挥动拂尘,表示谈论佛法时的悠然姿态。 5. 万萼莲新:指春天时新开的莲花。萼,花瓣。 6. 青嶂:青山如同屏障。 7. 十围松老:形容古松粗大且历史悠久。十围,合抱。 8. 他年:往年。 9. 华构:华丽的大厦,这里比喻宏伟的楼阁。 10. 当日:当年。 11. 咨承:请教求教。 12. 拟顺风:顺着风势前行,指容易实现。 13. 丹丘: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4. 杖藜:扶杖而行,借指步行。杖,拐杖;藜,一种草本植物,可用于制作拐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万年妙莲阁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于昔日与友人畅谈佛法的回忆。首联通过对石桥和飞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寻访古迹、怀念过去的思绪;颔联通过描绘万萼莲和十围松的形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颈联则回顾了往日相聚的时光,表达出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晚年生活的期许,希望能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往事的回忆,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诗人的才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万年妙莲阁》是宋代诗人王钦臣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万年妙莲阁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词的创作时间。《题万年妙莲阁》大约创作于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的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人民生活富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一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王钦臣(1035-1118),字仲至,浙江义乌人。他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历任州县官吏,后因功升迁,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等职。在政治生涯中,他曾多次参与朝政,为国家出谋划策。然而,晚年因故遭贬,退居故里,潜心研究学问,致力于文学创作。在这首《题万年妙莲阁》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墨客都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王钦臣作为一位富有才情的诗人,自然也对佛教信仰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在这首《题万年妙莲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佛教的虔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题万年妙莲阁》这首诗是在北宋时期,诗人王钦臣在经历人生曲折之后,游历万年妙莲阁时所作。通过对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寓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