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宫弹棋局
邺城台殿付尘埃,玉局依然独未灰。
妙手一弹那复得,宝奁当日为谁开。
飘零久已抛红子,埋没惟斯近紫苔。
此艺不传真可惜,摩挲聊记再看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邺城: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这里指曹操曾在此建立的魏国国都。
2. 玉局:形容弹棋局的质地精美。
3. 尘埃:指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人为破坏,台殿已经破败不堪。
4. 独未灰:指弹棋局仍然保持原状,没有受到灰尘的污染。
5. 妙手一弹:形容技艺高超的弹棋高手。
6. 那复得:指那些技艺已无法重现。
7. 宝奁:珍贵的盒子,这里指装弹棋局的盒子。
8. 为谁开:指这个弹棋局曾经是谁在使用的。
9. 飘零:形容棋子散落各处。
10. 红子:指弹棋的棋子。
11. 埋没:指棋子被埋藏在地下或长满青苔的地方。
12. 唯斯:只有这个。
13. 紫苔:一种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此处指覆盖棋子的青苔。
14. 此艺:指弹棋这门技艺。
15. 不传:指这门技艺失传了。
16. 摩挲:抚摸,接触。
17. 再看来:再次观察这个弹棋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魏宫弹棋局”,弹棋是一种古代的娱乐活动,类似于今天的弹珠游戏。诗的前两句描述了邺城的台殿已经被灰尘覆盖,但是弹棋局却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没有被破坏。第三句和第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昔日技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失去这些技艺的惋惜。第五句和第六句通过描绘棋子被遗弃和紫苔的生长,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技艺已经失传的现实。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技艺失传的遗憾,以及对历史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弹棋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技艺和生活态度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钦臣的《魏宫弹棋局》创作于北宋时期,这首诗借用了魏国时期的宫廷生活作为背景,描述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忧虑。
在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官场腐败、道德沦丧等问题也日益严重。诗人王钦臣身处其中,深感忧虑。他通过描绘魏宫弹棋局的景象,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这个时期,王钦臣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为直言不讳,多次遭受贬谪。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在他的诗歌中,时常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在《魏宫弹棋局》这首诗中,王钦臣通过对魏宫弹棋局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魏宫曾是魏国的权力中心,象征着富贵荣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诗人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反思,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和人世沧桑的感慨。同时,他也借此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