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庐山太平宫一首

标题包含
庐山太平宫一首
贝阙岧嶤不可攀,遥分绛节下人间。 起元立道几千岁,择胜栖神第一山。 膏雨应时丰绿野,真风与世养朱颜。 山前老叟非仙骨,怅望丹崖藓篆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阮,字南卿,号义丰,又号无功居士。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和学者,主要活动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王阮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曾参加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壮丽的宫殿耸立云端难以攀登,犹如从天空降下的神仙。这座山脉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最佳的隐居之地。美好的滋润如春雨适时滋养着绿色的大地,真正的风俗传统让大家的面色红润健康。然而站在山前的老人并非拥有神仙之骨,只能满怀惆怅地看着丹崖上的苔藓斑驳。
去完善
释义
1. 贝阙:以贝壳装饰的宫殿。这里比喻仙人所居之处。 2. 岧峣:形容山势高峻。 3. 绛节:红色符节,古人认为这是神仙的象征。 4. 起元立道:道教认为,宇宙起源于“道”,这里指道教的发源地。 5. 膏雨:滋润大地的雨水。 6. 真风:道教的风俗。 7. 非仙骨:没有成仙的资质。 8. 丹崖:泛指红色的岩石。 9. 藓篆斑:苔藓斑驳的痕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王阮游历庐山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庐山险峻的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庐山仙境的向往和对道家文化的敬仰。 首联“贝阙岧嶤不可攀,遥分绛节下人间”,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的高耸入云,仿佛是天上的宫阙一般,难以攀登。诗人通过“遥分绛节下人间”这一意象,将仙界与凡间紧密相连,传达了庐山仙境的神秘感。 颔联“起元立道几千岁,择胜栖神第一山”,歌颂了庐山的崇高地位,认为这里是道教的发源地,是仙人修炼成道的地方。“几千岁”和“第一山”的表述,强调了庐山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颈联“膏雨应时丰绿野,真风与世养朱颜”,进一步赞美了庐山周围的自然风光和道家养生文化。“膏雨应时丰绿野”描绘了雨水滋润着大地,草木生长茂盛的景象;“真风与世养朱颜”则表现了道家文化的平和之气,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尾联“山前老叟非仙骨,怅望丹崖藓篆斑”,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虽年老但未能修炼成仙的遗憾。这一句既是对自己无法成为神仙的感慨,也是对庐山仙境的无限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庐山太平宫一首》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王阮在公元1187年左右创作的。这个时期,正值南宋王朝的衰落阶段,国家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作为一位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的文人墨客,王阮在这个时期内多次上书朝廷,陈述民间疾苦,提出改革建议。然而,他的谏言并未得到当权者的重视,反而遭到排斥和打压。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忧虑。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阮开始游历名山大川,寻求心灵的慰藉。他在游览庐山时,参观了太平宫,并留下了这首描绘庐山风光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他向往山水田园生活的心态,以及他对现实困境的不满和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