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乐池
清籁起虚壑,笙竽惊夜眠。
音调自谐畅,恍如奏钧天。
真仙聚临赏,鸾鹤舞蹁跹。
凌晨日杲杲,濯缨弄潺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风吹过空谷,如同乐声般扰动人心,婉转悠扬的乐器声使人在夜色中惊醒。这声音和谐流畅,犹如在演奏天上的音乐。群仙降临欣赏这样的美景,鸾凤和仙鹤翩翩起舞。到了清晨,阳光照耀,洗去尘埃,人们在清澈的溪流边整理自己的头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夜乐池:即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夜泊之地,是长江牛渚山下的一个小洲,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境内。
2. 清籁:清澈的泉水声。
3. 虚壑:空旷的山谷。
4. 笙竽:古代吹奏乐器。
5. 钧天:神话中天上的音乐。
6. 真仙:道教称修炼得道者。
7. 鸾鹤:指传说中的神鸟凤凰与仙鹤。
8. 翩跹:形容舞蹈的轻盈飘逸。
9. 凌晨:拂晓,天刚亮的时候。
10. 日杲杲:太阳明亮的样子。
11. 濯缨:清洗冠带,比喻超脱世俗。
12. 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音乐与自然的交融的诗篇。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听到了从山谷传来的美妙音乐,仿佛是仙人们聚集在一起欣赏的曲子。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诗人又感受到了清澈的溪水带来的宁静与喜悦。这首诗将音乐、自然和仙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郑康佐的《夜乐池》创作于唐朝时期,时间是公元755年至762年之间。这段时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由于安史之乱爆发,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乐池的美景,表达了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郑康佐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才华横溢。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的命运也发生了波折。他曾因为战乱而被迫离开故乡,四处流浪,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种生活经历使他对和平与安宁有着深深的渴望。
在《夜乐池》这首诗中,郑康佐通过对夜乐池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夜乐池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月色如水,荷花飘香,歌声悠扬,舞者翩翩。这一切都让人感到宁静而美好,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战争与纷扰的世界。郑康佐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