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罗浮

标题包含
罗浮
泰华端培塿,罗浮霄汉邻。 俯视云烟飞,冠盖摩星辰。 凝神想至道,窈窕难具陈。 未究访安期,伫立空逡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泰华山之巅,与罗浮山云巅比肩相邻。 俯瞰云雾翻滚,如冠盖飘飘欲仙,与星辰共舞。 静心思考天地至理,难以言表其深奥幽微。 尚未来得及寻访安期生,我便在此处驻足徘徊。
去完善
释义
1. 泰华:指泰山和华山,是中国的著名山脉,这里用作比喻,形容其他地方都是小丘矮岭。 2. 培塿(lǒu):小土丘。 3. 罗浮:中国广东省的名山,位于广州东郊,相传为神仙洞府,故称“霄汉邻”。 4. 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5. 云烟飞:形容云烟飘动的景象。 6. 冠盖:官员的帽子和车盖,这里指代官员。 7. 摩:接触,靠近。 8. 窈窕:深远的样子,这里是说难以完全理解领悟。 9. 未究:尚未研究,尚未讨论。 10. 安期:指的是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 11. 伫立:长时间站立。 12. 空:白白的,无益的。 13. 逡巡:徘徊,犹豫不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罗浮山为主题,描绘了罗浮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先,诗人通过对比泰华和罗浮,突出了罗浮山的高耸入云。接着,诗人从山巅俯瞰,看到云雾飘渺,冠盖与星辰相辉映,展现出罗浮山的雄伟壮观。然后,诗人凝神思考,试图领悟深奥的道,但由于其难以言喻,诗人只能无言相对。最后,诗人表达了未找到安期生的遗憾,以及站在山顶不知所措的心情。整首诗通过对罗浮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浮》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郑康佐之手,创作于公元806年至820年之间。郑康佐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其诗歌才情出众,尤其是描绘山水景色的诗作尤为脍炙人口。《罗浮》一诗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罗浮山的美景,以及诗人的感慨。 在唐朝时期,罗浮山因其独特的地貌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博罗县境内,是道教名山,相传为蓬莱仙境之一。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来此游览并留下诗篇,如李白的《庐山谣》等。 郑康佐在创作《罗浮》一诗时,正值其人生低谷。他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并不顺畅。他在官场上屡遭挫折,这使得他对人生的看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这首诗中,他以罗浮山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其对人生无常、世事如烟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