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沃洲山真封院
幼年曾读乐天碑,及壮亦览高僧传。闻有沃洲风景佳,脚未能到心空羡。近至新昌披县图,此山乃在吾厩圈。想像时时挂梦魂,欲一游之念无便。夜来人报天姥雪,今日趁晴初出县。酸风瞥瞥吹我须,寒气棱棱刮人面。半膝短衫翻以轻,独脚小轿快而健。不知路入幽涧长,但觉山随白云转。靠昏投宿梅林村,侵卯便过真封院。新霜滑澾行李难,一步一拄一回眩。养马坡前秋草黄,骏骨已埋无复见。放鹤峰头树影孤,鹤不来归云漫漫。入门触物皆荒凉,尘几蠹经三五卷。饿鸦叫噪绕生台,野雀毰毸集寒殿。老杉千尺惟空腔,犹有枯藤半萦缠。忆昔江左全盛时,十有八人皆俊彦。或吟或啸或遨嬉,不觉回头垂缨弁。林泉耽味久成癖,鱼鸟留连老忘倦。前有道猷后法潜,锡杖卓泉坚志愿。晚则道林经构之,左右前后遂完缮。烟霞一窟直几钱,买醭商量价何贱。聚徒数百日高谈,供有香花斋有面。岁时浸久山浸荒,种粟烧畬耕掘遍。茂林髡𩯝无几存,莽荡周回空一片。惟馀溪水清汪湾,百匹秋光泻寒练。古今兴废尽如斯,欲去使人还恋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孩提时就曾读过白居易的诗碑,成人后又阅览了高僧传记。听闻沃洲山风景优美,但因路途遥远,只能在心中暗暗向往。近来来到新昌翻看地图,发现这座山就在我的附近。这美景时常萦绕在我的梦境中,但我一直没有机会去游玩。
昨晚听说天姥山下了大雪,今天趁着晴天刚出县城。寒风迎面,仿佛在吹拂着我的胡须,冷气逼人。穿着单薄的衣物,坐上快速轻便的小轿。山路蜿蜒曲折,感觉山在随着白云转动。傍晚时分来到了梅林村的客栈住下,第二天早上就过了真封院。新下的白霜使地面变得光滑,行走困难,每一步都需要借助手杖才能站稳。
养马坡前的秋草已经泛黄,昔日那些良驹早已不见踪影。放鹤峰头的树木显得孤独,白鹤也没有归来,只有漫天的云朵。走进寺庙里,四处都显得荒凉,落满灰尘的书桌和经书也只剩下两三卷。饥饿的乌鸦在禅台上叫唤,麻雀在寒冷的殿堂周围聚集。千年的古杉,只剩下一个空空的树腔,还有半截枯藤缠绕。
回想起当年江南的全盛时期,这十八位才子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有的吟诗,有的放歌,有的自由嬉戏,全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他们对山林水泉的热爱已经成了一种嗜好,与鱼鸟相处总是流连忘返,忘却疲倦。前有鸠摩罗什、后有法显,他们的信念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人赞叹。
晚些时候,道林开始构建他的居所,周围的环境也逐渐修缮完整。这如仙境的地方究竟值多少钱呢?这里的香火鼎盛,斋饭可口。随着时间的流逝,山上逐渐荒废,庄稼地都种满了谷子。曾经繁茂的树林现在所剩无几,四周一片茫然。只剩下那一池溪水,清澈明亮,犹如一百匹秋光倾泻而下。古今的兴废都是这样,令人不舍离去。
去完善
释义
1. 沃洲:地名,在浙江新昌境内。
2. 真封院:寺院名。
3. 天姥:即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与天台交界处。
4. 新昌:今浙江新昌县。
5. 脚未能到心空羡:意为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6. 蹄圈:指养马的地方。
7. 酸风:寒冷的风。
8. 半膝短衫:半截膝盖高的短衣。
9. 独脚小轿:单人乘坐的轻便轿子。
10. 滑澾:光滑、泥泞。
11. 养马坡:养马的地方。
12. 放鹤峰:山峰名。
13. 生台:佛殿前的讲台。
14. 毰毸:鸟飞的样子。
15. 老杉:古老高大的杉树。
16. 空腔:树干中间空洞的部分。
17. 枯藤:干枯的藤蔓。
18. 江左: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此处指沃洲一带。
19. 十有八人:指十八位朋友。
20. 锡杖卓泉:指僧人禅定修行。
21. 道林:僧人道林,这里的道林经构指的是他主持修缮寺庙。
22. 买醭:指买地的价格。
23. 香花:佛教中供养佛菩萨的物品。
24. 斋有面:寺庙提供的斋饭。
25. 种粟烧畬:耕种土地的方法。
26. 髡𩯝:树木被砍伐的情况。
27. 漫诞:广阔无际。
28. 秋光:秋天的阳光。
29. 枯练:形容溪水清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游览沃洲山真封院时的所见所感。诗人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从行旅的艰难、寺庙的荒凉,到自然风光的美好,以及历史上的兴衰变化。
首联和颔联讲述了诗人听闻沃洲山美景后的向往之情,以及在游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种困难主要体现在天气寒冷和道路险峻上,这也为接下来的描写增添了艰辛的感觉。
颈联和颔联则描绘了诗人进入山林之后的所见所感。他看到了秋天的黄草、孤独的树木,听到了乌鸦的叫声和野雀的嬉戏,这些都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接着,诗人回忆了江左全盛时期的人们在此地游历、吟啸的场景,以及他们对山林的热爱。这里提到了道猷、法潜和道林等高僧,他们曾在这里居住并完成了许多事业。
然后,诗人描述了如今的真封院已经变得荒芜,只有清澈的溪水还在流淌。这里的对比表现出了历史的沧桑变化。
最后,诗人感慨古今兴废,即使面对这样的景象,仍让人留恋不舍。这也是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975年左右,北宋词人吴处厚创作了《游沃洲山真封院》。这一年是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期,政局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政治斗争。
吴处厚在当时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文人,他游历山川,结交名士,诗酒为伴,十分洒脱。然而在那个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弊端以及世家大族对权位的觊觎,许多像吴处厚这样的有识之士难以施展才华,怀才不遇之感油然而生。
在吴处厚游览沃洲山真封院时,他可能受到当时著名隐逸诗人林和靖的影响,也渴望寄情山水,逃离世俗纷扰,寻找心灵的慰藉。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