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一首

标题包含
偈一首
是身如泡幻,尽非真实相。 况兹纸上影,妄外更生妄。 到岸不须船,无风休起浪。 唯当清静观,妙法了无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身体如同泡沫幻影,都不是真实的模样。 更何况是纸上的影像,虚假之外还有更多的虚幻。 抵达彼岸无需船只,无风时不需要掀起波浪。 只有保持清静观察,才能领悟到奇妙的法则中没有形象。
去完善
释义
1. 偈:佛教经文的形式之一,通常以诗歌形式来阐述教义。 2. 吴处厚:北宋文人,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 3. 是身如泡幻:我们的身体如同泡沫和幻觉一般,并非真实存在。 4. 尽非真实相:完全没有真实的存在和形象。 5. 况兹纸上影:更何况这纸上的文字和图像呢。 6. 妄外更生妄:在虚幻之外又生出更多的虚幻。 7. 到岸不须船:抵达岸边就不需要船只了。 8. 无风休起浪:没有风就不要再起波澜。 9. 唯当清静观:只有保持清净的心观察一切。 10. 妙法了无象:最奇妙的道理是没有形象的。
去完善
赏析
《偈一首》的创作者为南宋文人吴处厚,他借用了佛教禅宗的观念进行创作。在此诗中,他用“泡幻”一词形象地比喻身体和生命的虚幻不实,继而以“纸上影”和“妄外更生妄”进一步强调了现实的虚妄性。接下来两句,“到岸不须船,无风休起浪”意味着修行者在达到彼岸、悟得真理之后,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也不应该再有任何波澜起伏的内心状态。最后一句“唯当清静观,妙法了无象”则倡导观照内心,保持清净的心态,从而达到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境地,领悟到无法用言语描述的至高境界。全诗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所推崇的超然物外的修行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一首》是宋代文学家吴处厚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960-1127年之间,正值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是一个文人墨客云集的时代。 吴处厚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还精于历史、地理、哲学等领域。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 这首《偈一首》正是吴处厚在人生的低谷时期创作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乐观心态,坚信自己会迎来转机的精神风貌。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北宋时期知识分子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他们对于社会现实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