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留题云门山雍熙院

标题包含
留题云门山雍熙院
三寺峙若鼎,四山合如环。 偷携野人杖,默叩禅翁关。 草树冬不老,云烟秋更闲。 飘飘物外兴,又逐归禽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个寺庙如同鼎足而立,四周的山脉环绕成一个圆环。 我悄悄带着竹杖,默念着禅机与佛理。 冬天里的草木依然繁茂,秋天的云朵与烟雾显得格外悠闲。 在飘渺的世外之感中,我又随着归巢的鸟群回到了凡尘。
去完善
释义
三寺:指云门山的三个寺庙,分别是雍熙院、淳化寺和山阴亭。 峙若鼎:形容三寺并列,如同鼎的三足。 四山:指围绕在云门山周围的四个山峰。 偷携野人杖:这里指作者吴处厚在山中游玩,犹如一个山野之人。 默叩禅翁关:这里的“关”指的是寺院的门。作者用“默叩”一词,表现出一种对禅修的尊重与敬意。 草树冬不老:描述云门山冬天时的景色,树木依然郁郁葱葱。 云烟秋更闲:表达秋天时云门山的云淡风轻之景。 飘飘物外兴:形容心境超脱世俗纷扰,感觉身心舒畅。 又逐归禽还:随着归巢的鸟群一同回去,意味着结束一天的山中游览,返回住处。
去完善
赏析
《留题云门山雍熙院》是北宋诗人吴处厚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诗中首先描述了三座寺庙屹立在山上,四周群山环绕的景象。然后诗人手持野人的拐杖,默默祈祷着禅意。接下来,诗人通过“草树冬不老,云烟秋更闲”这两句描绘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表现出秋天的宁静与闲适。最后两句“飘飘物外兴,又逐归禽还”则表达出了诗人渴望超脱世俗的兴致,以及随着归鸟一同回归自然的愿望。整首诗以优美的意境展现了云门山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体现出吴处厚在山水风光中的感悟与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题云门山雍熙院》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吴处厚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80年,正值宋太宗雍熙年间,此时正是北宋初年,国家逐渐步入稳定发展阶段。 在创作此诗时,吴处厚正值中年,他因才华横溢而受到朝廷的赏识,出任过官职,但也曾因触怒权贵而被贬谪。这种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在诗中表现出对世事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在这个时代,北宋社会逐步发展繁荣,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科举制度得到完善,士人阶层兴起,文人士大夫们以诗词歌赋表达他们的理想抱负和人生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吴处厚写下这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篇,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