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戏王安国

标题包含
戏王安国
飞卿昔号温钟夔,思道通俛还魁肥。 江淹善啖笔五色,庾信能文腰十围。 只知外貌乏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 相逢把酒洛阳社,不管淋漓身上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被称为“温钟夔”的飞卿,他的思维道通路畅通无阻,以至于他的才华横溢。江淹善于运用各种颜色描绘他的文笔,而庾信则能用文章描绘出一个十围之腰的人物。只知道他们外表缺乏华丽装饰,却没想到他们的内心却满载着如珠似玉的智慧。在洛阳的酒会上,当这些人聚在一起时,他们会把美酒一饮而尽,全然不顾自己的衣服被酒液染湿。
去完善
释义
1. 飞卿:指南朝梁诗人温子昇,字飞卿,以文采出众闻名。 2. 思道通俛:思道指唐代诗人张籍,通俛是他的别号,表示才情出众。 3. 江淹善啖笔五色:江淹是南朝齐文学家,以诗赋出名,这里形容他创作力旺盛,文笔出色。 4. 庾信能文腰十围:庾信是北周文人,擅长骈文,这里夸他才华横溢。 5. 洛阳社:借指古代文人士大夫聚会的地方。 6. 淋漓身上衣:形容喝酒畅谈时的忘我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戏王安国》描绘了两位文人雅士之间的深厚交情和他们的才华横溢。诗人首先以“飞卿昔号温钟夔,思道通俛还魁肥”描绘了王安国的风度翩翩和才情出众。接着用“江淹善啖笔五色,庾信能文腰十围”来形容他们的才华横溢,如同江淹善于运用五色的笔,庾信的文采令他腰肢显得粗壮。然而这两句也暗示了这两位文人可能有些过于注重外表,忽视内在修养。接下来的“只知外貌乏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则指出他们虽看似缺乏内涵,实则满腹经纶。最后“相逢把酒洛阳社,不管淋漓身上衣”表现了他们在洛阳诗社的聚会中,尽情畅饮,不拘小节的场景。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两位文人潇洒豪放的气质和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古诗《戏王安国》为北宋时期文人吴处厚所作。此诗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的北宋年间,正值中国历史之上文盛行的时期,诗歌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在当时,尽管国家相对太平,但社会矛盾重重,士大夫阶层与庶民百姓的生活境况有着显著的差别。诗人作为读书人,对于社会民生高度关注,他们的思想敏锐而深刻,见微知著地洞察到社会的种种弊端。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许多诗歌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吴处厚本人生活在一个上层社会的家庭,对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奢华生活有深刻的体验。他的好友王安国也同样出身于世家大族,因才华横溢,备受世人称赞。然而,虽然同为名门之后,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却持着不同的态度。诗人目睹了好友安国沉迷酒色、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内心充满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