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咏警戒 其五
无私仍克己,克己又无私。
一事兼修饰,终身在省思。
公清多敛怨,高亢易招危。
更切循卑退,方应履坦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无私奉献且能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能无私无利。
一件事要做好,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反省。
清正廉洁的人容易招致嫉妒怨恨,做人过高容易引起危险。
更加注意言行谨慎谦卑,才能稳步行走在平坦的路途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八咏警戒:古代诗名,具体指八个篇章组成的诗歌组。这里只给出来了第五首的注释。
2. 吴处厚:宋代著名文人,字伯固,一说金坛人,一说起阳(今江苏丹阳)人。曾任将作监丞等官职,能诗善文,有《外台秘要》等著作传世。
3. 无私仍克己:无私是指公正廉洁,不谋私利;克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
4. 一事兼修饰:做事时要考虑周全,谨慎行事,务求完美。
5. 终身在省思:省思即反省思考,要求人在整个生活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6. 公清多敛怨:公清,公正廉洁的意思,表现为要求他人或自己行为正直无私,因此可能会遭到他人的怨恨。
7. 高亢易招危:高亢是指言行过高、过激,这样容易招致危险。
8. 更切循卑退:要更切实地遵循谦逊的原则,保持谦卑退让的态度。
9. 方应履坦夷:表示人生道路应该走平坦光明的大道,以求取顺利的人生境遇。
去完善
赏析
《八咏警戒 其五》吴处厚这首诗通过对无私、克己的倡导,表现了诗人追求高尚道德境界的决心。诗中强调了在人生道路上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行为,同时要保持谦逊低调,避免因为过于突出而招致嫉妒和危险。这首诗告诫人们要在修身处事时保持警惕和谨慎,以此达到人生的平坦之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咏警戒 其五》是宋代诗人吴处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哲宗元祐年间(公元1086年-1094年),这个时期正是北宋文坛繁荣、思想活跃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吴处厚作为文人官员,经历了宦海沉浮,他对世事洞明、人生百态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地方任职,后来在朝廷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等职务。这样的生活阅历使他对社会现象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
与此同时,宋代的社会环境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科举考试制度盛行,士人阶层普遍重视文化修养,诗歌创作成为文人士大夫表达情志的重要方式。此外,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道家、佛家等思想流派逐渐兴起,这些都对当时的文人产生重要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吴处厚通过《八咏警戒 其五》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世态炎凉、人性弱点的独特见解,以及对正义、公平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