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桐庐
两岸山花中有溪,山花红白遍高低。
灵源忽若乘槎到,仙洞还同采药迷。
二月辛夷犹未落,五更鸦臼最先啼。
茶烟渔火遥堪画,一片人家在水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间的花海之中有一条小溪,各种颜色的花朵分布在高低起伏的山坡上。
忽然间,仿佛来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被那美丽的仙洞和繁多的草药所吸引。
到了二月份,辛夷花还没有凋谢;凌晨五点,乌鸦开始在鸦臼山中鸣叫。
远方的炊烟、渔船上的灯火,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水的西边,是一片人间仙境。
去完善
释义
1. 桐庐: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辖县。位于浙江省西部,富春江斜贯穿全境。因桐树繁茂得名。自古以“一山一水一诗翁”闻名于世。
2. 辛夷:又称木莲、木莲属植物,春季开花,花色有红、白等。
3. 鸦臼:一种岩石上的天然凹穴,俗称乌鸦窝或鸦雀窝。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中间有一块石头突出,外形类似石磨,可以用来研磨谷物。
4. 茶烟:烹茶时冒出的热气。
5. 渔火:夜间渔船上的灯火。
6. 水西:水的西面,此处指富春江的西岸。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桐庐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山花的颜色、灵源的神秘、仙洞的幽深、辛夷的花期、鸦臼的啼鸣等元素,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既有山水之秀,又有鸟语花香,还有渔民的劳作和生活场景,展现了桐庐地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桐庐》是宋代诗人胡宿的一首描绘江南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95年前后,正值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胡宿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曾担任过史馆修撰、右谏议大夫等职务,后来因与权臣不和而辞官退隐。
在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相对繁荣,特别是江南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迅速。此外,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人士子有了更多的晋升机会,诗歌也成为了他们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
在这首诗中,胡宿以轻松愉快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胡宿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生活状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