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王宪使沧浪阁

标题包含
题王宪使沧浪阁
城池浸空碧,鉴影复观心。 孺子去何在,此歌传至今。 一奁凉月白,万井市声沉。 坎止宁劳问,凭栏意独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城市仿佛沉浸在一片碧绿之中,我在其中寻找心灵的映照。 孩子们如今都去了哪里?唯有这首歌谣流传至今。 月色如奁,清凉如水,万家灯火逐渐熄灭,街道回归宁静。 我驻足于坎坷之处,无需多问,独自凭栏,心中的情感却愈发深沉。
去完善
释义
1. 沧浪阁:位于苏州虎丘的一座著名古典园林。 2. 刘植:明朝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广东布政使。 3. 城池浸空碧:描述沧浪阁周围的景色,浸字为动词,意为充满或布满,空碧指天空的蓝色与地面的绿色相互映照。 4. 鉴影复观心:从水中倒影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 5. 孺子去何在:《庄子·山木》篇中记载的寓言故事中的一位人物,这里借指王宪使。 6. 一奁凉月白:月亮的光辉照在沧浪阁上,显得特别明亮。 7. 万井市声沉:形容闹市的喧嚣逐渐消退,表达了远离尘世纷扰的意境。 8. 坎止宁劳问:语出《周易·序卦》:“物不可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意为在任何困境中都能保持平静的心态,坎为止,意味着停留。 9. 凭栏意独深:站在栏杆旁独自深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王宪使沧浪阁》,是明代诗人刘植的作品。全诗描绘了作者登临沧浪阁的所见所思,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首联“城池浸空碧,鉴影复观心”,描述了沧浪阁周围的景色:清澈的湖水倒映着天空的碧蓝,仿佛一面镜子,让人可以从中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里的“鉴影”既是实景,也是比喻,象征以水为鉴,明心见性的哲理。 颔联“孺子去何在,此歌传至今”,提到孺子牛的传说。孺子牛指的是春秋时期齐景公的儿子公子犁,他非常喜欢和牛嬉戏,甚至把衣服脱光躺在地下让牛从上面走过去。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古人尊重劳动、热爱动物的象征。在这里,刘植借孺子牛的传说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人生的无常。 颈联“一奁凉月白,万井市声沉”,进一步描绘了沧浪阁夜景的美好与宁静。皓月当空,洒下一片清冷的光辉;而城市的喧嚣已经归于宁静,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而安详。 尾联“坎止宁劳问,凭栏意独深”,是诗人对自己人生态度的表达。坎止是指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这句话意味着诗人希望在面对人生的起伏时能保持平静的心态。最后的“凭栏意独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王宪使沧浪阁》是明代诗人刘植于成化年间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王宪使(即王宪)的赞美和对沧浪阁景色的感慨。 在明朝成化年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然而,当时的朝廷政治斗争激烈,党派之争使得许多文人墨客受到排挤和迫害。刘植本人亦因直言敢谏而多次遭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植通过与王宪使的交往,感受到了友人的真诚相待和人格魅力。 刘植借这首诗表达了对王宪使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沧浪阁景色的描绘,暗示出自己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仍然保持着独立的人格和坚定的信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