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曹东畎迁大理寺簿
九衢多雨后,庭下草痕新。
终拟持平手,来为折槛人。
印开桐荫午,吟久烛花春。
却恨无来客,分题寄所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几天的阴雨,街道上的植物都焕发出新的生机。最终我决定把手头的任务完成,为了那些曾经遭受过不公正待遇的人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在午后时分开始了工作,尽情地沉浸在诗人的世界,在蜡烛的光亮中度过了漫长的时光。遗憾的是,没有朋友来拜访,我只能用这美好的诗句与远方的朋友分享这份心情。
去完善
释义
1. 曹东畎:诗人友人,名字中“东畎”为他的字,是古人的一种习惯用法。
2. 大理寺:古代官署名,负责审理重大刑事案件和地方民事纠纷。
3. 九衢:形容繁华的都市街道,此处指代京城。
4. 雨:下雨。
5. 庭下:庭院之中。
6. 草痕新:表示经过一场雨后,草地上的痕迹显得更加新鲜明显。
7. 终拟:始终准备着。
8. 持平手:公平处事,保持公正的立场。
9. 折槛人:引用汉代朱云的故事,朱云因直言敢谏受到皇帝赞赏,皇帝让工匠用金子修好被折断的栏杆以示嘉奖。此处以折槛人来比喻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士。
10. 印开:开始办公。
11. 桐荫:梧桐树的树荫。
12. 吟久:长时间地吟咏诗歌。
13. 烛花春:点蜡烛时,烛芯爆出的小火花,这里用来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4. 分题:古人聚会时常举行的一种联诗活动,每人根据一个题目作诗。
15. 寄所亲:将作品寄给亲友,分享心中的喜悦。
去完善
赏析
此诗以“喜”为题,借景物渲染气氛,表达出作者对于友人升迁的喜悦之情。首联中的“九衢多雨后,庭下草痕新”描绘了雨后新绿的景象,暗示了崭新的开始。颔联“终拟持平手,来为折槛人”则表达对友人的期待与信任,相信他能够公正公平地处理事务。颈联“印开桐荫午,吟久烛花春”通过描绘官署生活中的细节,体现出友人在新的职位上的勤奋工作。尾联“却恨无来客,分题寄所亲”则表示由于公务繁忙,没有机会与朋友交流,只能通过写诗来表达心意。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鼓励与支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曹东畎迁大理寺簿》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仁宗时期,大约是公元1025年前后。这个时期,刘植本人在官场上并不得志,虽然才华横溢,但一直未得到重用。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雅士,同时也目睹了民间的疾苦,这使他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这个时代,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政治上却存在着严重的官僚腐败和权力斗争。这使得许多有才能的人才无法得到施展的机会,而一些无能之辈却因为权势而平步青云。刘植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诗篇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