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西外赵知宗

标题包含
送西外赵知宗
三山蓬阆近,贺白是仙才。 去领宗盟事,知从韦素来。 几人留北阙,独棹向南台。 踏雨江头别,西陵潮已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山之地接近仙境,贺白就是那般的仙才。他领来了宗派的大事,知道应从韦素处来。有几个人留下守卫北边的宫殿,只有一个人划着小船去了南边的台子。他们踩着雨水在江边告别,因为西陵的潮水已经回来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送:送别 2. 西外:西方以外的地方 3. 赵知宗:人名,具体生平事迹未详 4. 三山:古代中国长江下游的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5. 蓬阆:古代仙境,这里指代美好的地方 6. 贺白:人名,具体生平事迹未详 7. 是:表示肯定判断 8. 仙才:具有超凡才能的人 9. 领:接受 10. 宗盟:宗族联盟,这里指同族或同类的事物 11. 知从:了解并跟随 12. 韦素:人名,具体生平事迹未详 13. 留:停留 14. 北阙:古代皇宫北面的门楼,后来借指朝廷 15. 独棹:孤舟 16. 向南台:朝南边的平台 17. 踏雨:在雨中行走 18. 江头:江边 19. 西陵: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兴镇 20. 潮已回:潮水已经退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赵知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三山蓬阆近,贺白是仙才”两句中,“三山”和“蓬阆”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境,这里用来比喻赵知宗的才华横溢,暗示他将成为一位卓越的人才。“去领宗盟事,知从韦素来”则是对赵知宗未来生活的期待,希望他能继承家族传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接下来“几人留北阙,独棹向南台”两句,描述了离别的场景。北阙通常指朝廷,南台则代表江南水乡,这里用北阙和南台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留恋和不舍。最后两句“踏雨江头别,西陵潮已回”,描绘了雨中告别的画面,同时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的“西陵”可能指的是浙江绍兴的西陵,象征着江南水乡的生活,也暗示着赵知宗将去往的地方。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与友人深厚的感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西外赵知宗》是南宋诗人刘植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当时刘植出任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负责管理农业、水利、茶盐等事务。这一时期,刘植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对百姓的生活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也为他后来成为著名的文人政治家奠定了基础。 在刘植任职期间,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宋孝宗在位时,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国家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种种弊端,如官僚腐败、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刘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的思考。 《送西外赵知宗》正是刘植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中以“秋风起洞庭”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通过对“荷衣”和“兰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刘植的人文素养和人生哲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