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梅呈同游东阁清源
此树何年向此栽,孤根低倚佛楼台。
不嫌幽壑逢春晚,独在空庭立雪来。
一段精神肪玉润,数松掩映翠屏开。
知心藉尔岁寒友,每到花边不忍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棵树是哪一年移植到这里来的呢?它的根基低垂地依靠着寺庙的楼宇台阁。它并不嫌弃幽深的山谷里春天的脚步稍晚,独自站在空旷的庭院中,迎接飘落的雪花。它就像一块圆润的美玉,透着一股坚韧的精神气息,而松树则如同绿色的屏风一般,遮掩了它的光彩。你是我内心深处的知音,就像是寒冬中的朋友一样值得信赖。每当我来到你身边,看到你那美丽的花朵,我都舍不得离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看梅:欣赏梅花
2. 同游东阁清源:一起游览东阁和清源的人
3. 此树何年向此栽:这句问的是梅树是什么年代种在这里的
4. 孤根:孤独的树干,这里指梅树
5. 低倚:低低的靠着
6. 佛楼台:寺庙的楼阁
7. 不嫌幽壑:不怕生长在幽深的地方
8. 春晚:春天的末期
9. 独在空庭:独自长在空旷的庭院
10. 立雪来:描述梅花的形象,雪中的梅花挺拔直立
11. 一段精神:形容梅花的神采奕奕
12. 肪玉润:晶莹剔透,像玉一样润泽
13. 数松:几棵松树
14. 掩映:互相遮掩,交相辉映
15. 翠屏开:绿色的屏风打开,描绘松树的翠绿
16. 知心:理解我心意的
17. 藉尔:借助你的帮助
18. 岁寒友:经过寒冷考验的朋友,这里比喻梅花
19. 每到花边:每当我看到梅花的时候
20. 不忍回:舍不得离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凛然傲骨、卓然独立的形象,展现了一种超尘脱俗的审美意境。首联通过对梅树的描述,暗示出它的古老和尊贵;颔联以“不嫌幽壑逢春晚”写梅花的坚韧不屈,通过“独在空庭立雪来”写出其孤独与高洁;颈联以“一段精神肪玉润,数松掩映翠屏开”表达梅花的典雅气质,进一步强调其卓然不群的韵味;尾联通过“知心藉尔岁寒友,每到花边不忍回”体现出诗人对梅花的真挚情感,凸显了其高尚品质。整首诗笔致清雅,诗意盎然,读之令人有置身梅林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看梅呈同游东阁清源》是南宋时期诗人刘植创作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内部政治斗争激烈,秦桧当权,主张和议,投降派势力强大,使南宋一度出现偏安江南的短暂和平局面。
然而,刘植身为一位胸怀壮志的文人,他并没有完全融入这种世俗的和谐之中。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刘植虽无门路晋升,但一直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个性,这在他的许多诗篇中都得到体现。而这首《看梅呈同游东阁清源》则更是充分展示了他身处盛世而心怀孤愤的心态。
通过描绘赏梅的场景,刘植巧妙地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他以梅花为引子,借物抒情,在赞美梅花的傲骨精神的同时,也隐喻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境,凸显出他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依然坚持理想,永不言败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